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广阔的乡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乡村营造活动日益备受瞩目,乡村建设不仅只是国家、政府的事情,更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伴随着中国内地公民意识的觉醒,众多NGO在地震灾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重建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社区营造经验,于此同时,在建筑学领域关于乡村营造更多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实践尝试又徘徊前行,目前亟待寻求一种乡村营造的新模式。以笔者所在的绿色乡土建筑研究所,与NGO机构在云南滇西北梅里雪山地区德钦县一个藏族村庄,开展的绿色乡土建筑实践工作为契机,提出“NGO模式下的社区营造”的模式探析,再通过此种模式指导及检验四川的具体项目实践,以诠释该模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通过梳理NGO、社区营造、社区建筑、社区建筑师等相关概念及其彼此关系,并例举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旨在引起建筑师其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担当的重新思考;同时以NGO多样性工作的呈现及笔者自身深入社区的实践活动,用以诠释乡村地区社区营造的广阔天地及迫切之需。笔者藉由社区建筑师角色进入乡村,通过与NGO机构、当地村民等的协力合作,寻求乡村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与模式。文章写作围绕“NGO模式下的社区营造”展开,分成模式构想、模式探析、模式提出三大部分,结论部分提出了“NGO模式下的社区营造”的具体模式类别,供更多有志于乡村地区社区营造的同仁们参考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