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审美人类学的重要范畴,审美制度是深入民间调查以民间话语为基点,在学理及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解读审美意识形态。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长点上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审美制度虽然是在审美意识形态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却不同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在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背景下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解读,更是对艺术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制度之间的更迭关系、对审美意识形态的“增厚阅读”。在对审美制度进行意识形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审美幻象是审美制度的表达机制,审美需要是审美制度的交流机制,仪式是审美制度的运作机制。审美制度通过各种习俗、惯例、规范、模式、制度等来支撑、保障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制度是源于田野调查中民间的民俗与学理的概念的交流与对话,是原生态自然美与现代美学复杂问题的碰撞和对话。它包含着仪式和禁忌规范下的机制与个体欲望之间束缚与被束缚、转换与被转换的关系。审美制度的产生源于仪式和禁忌等强大的权力系统和表象体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幻象,反映出各不相同的审美需要和表达机制。审美制度是通过揭示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叠合关系、审美与现实生活的交错关系来达到对审美主体的个体欲望进行表达和规范,达到对审美幻象的神秘性进行描述和挖掘,达到对仪式背后的隐藏空间进行系统的颠覆和解构。在这样的本质与内涵的双重作用下,它们之间的包含与非包含关系推动了内部矛盾的发展,使审美制度的结构愈趋完整规范。
对审美制度的症候式阅读之研究方法主要是:从通过探究审美制度之意识形态的渊源和概念的界定来概述审美制度的诞生;然后介绍概括阿尔都塞之“症候式阅读法”的相关内容,并运用“症候式阅读法”来研究审美制度的深层结构和隐藏的话语空间,总结出这种方法的运用其实质是对审美制度的意识形态分析。在对审美制度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时,区别了其与以往的意识形态批评的不同,并对审美制度进行了学理定位,为审美制度作了逻辑结构上的分析,得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认为在审美制度的显在表现和隐在话语空间中,审美幻象是审美制度的表达机制、审美需要是审美制度的交流机制、仪式是审美制度的运作机制。着重对审美制度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是为了引出该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挖掘出审美制度的深层结构,再一次达到对审美制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增厚阅读”的提升和总结。
通过对审美制度的症候式阅读,就是要挖掘和把握审美制度的载体——审美幻象是审美制度的表达机制,审美需要是审美制度的交流机制,仪式是审美制度的运作机制。通过对审美制度的这些隐含话语空间和深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我们对审美制度的内涵将有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挖掘出审美制度的这些深层结构对审美人类学在审美制度范畴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有极大的作用。我们研究的课题——对审美制度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旨在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审美制度进行分析,借助“症候式阅读法”研究审美制度,不仅要挖掘审美制度具有的与意识形态的渊源,而且要剖析审美制度自身的内涵和背后隐藏的话语,以达到阐明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艺术的意识形态的“增厚阅读”。
需要强调的是,审美制度研究不等同于审美意识形态研究,也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研究,而是深入民间调查以民间话语为基点,在学理及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解读,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符号化过程中将抽象变为具体的具体实践。对审美制度的意识形态分析目的是建构审美制度的理论框架、挖掘审美制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再发挥,同时也是验证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法”的现实价值。开展对审美制度的深层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将审美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