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者何人也?教师之教师;教师教育者何责也?培养教师。教师教育者为未来之教育培养教师,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的实践者和重要的人力资源,无论多么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课程都需要经由他们去体现和落实。因此,在强调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今天,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能够最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能力问题就成为研究者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教师教育者是特殊的教师。他们既是教师,具有教师群体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同时又是教师之教师,他们的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有更多的交汇点,与其指导对象未来的职业角色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行为本身具有教师专业引领之指导性、示范性等多重特质,其教学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学”,还要教学习者如何“教”,同时还不可避免地用自身的教学行为示范“教”,这正是教师教育者教学角色的特殊性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其教学能力是复杂的各种能力之集合体,是教“教”能力与教“学”能力的统一。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学习者最直接的影响者、最明晰的示范者和最可能的引领者,应具有更加全面和更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来应对21世纪社会对教师培养的新要求。为此,本研究以教师教育者为关注对象,针对其教学能力问题展开研究。教师教育者是复杂的群体,基于条件所限及研究旨趣,在本研究中教师教育者被限定为高等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下设师范专业中从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在西方,这类的教师教育者被称作是“Teacher Educators based in Normal Universities”。教师教育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什么是其教学能力中有特色的组成?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背景下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有着怎样的现实样态?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获得持续和自主的发展?这些都是本研究尝试解决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开展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本研究突破了以往多关注国外研究成果引介和宏观理论分析、少具体问题研究的局限,对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本土化探究。使用德尔菲法结合量化与质性研究,对构成因素做实然诉求下的应然分析,使因素分析更具合理性;建构的能力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构成及特殊性所在,方便教师教育者比对分析自身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能力自觉,促进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管理层及教师教育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水平以应对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做了探讨,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缘起与构想: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研究之思。本章基于对现实的思考提出研究问题,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并分析核心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研究进行了总体设计。第二章要素与关联: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解构探询。依据研读文献和访谈获得的资料,解构整理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由专家组对解构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之合理性和重要性进行多轮次评判、分析和调整,当专家意见达到相对统一时,确定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形成初步的能力模型。第三章系统与解读: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模型建构。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交叉验证建构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证明模型结构良好、维度有效,最终确立模型框架并予以解读分析。第四章现状与问题: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实然考量。根据确立的模型,采用自编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分析考量其现实样态,寻找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归因与对策: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发展路向。经由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前期研究结果,尝试提出提高改善的基本策略。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模型是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复合模型。从中观层面看,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是从低阶到高阶不断发展的连续统一体。以核心能力为结构支撑,表现为并行的双螺旋结构,有明显的交互性、混合性特征。目前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整体水平尚显不足,在能力结构、能力认知、能力表现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均表现出有问题存在。不同教龄、职称、学历、任教专业类型、第一学历专业属性的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能力总体评估分值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从用户角度做横向比对,教师学习者对教师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状况并不满意,初任教师群体和教师学习者群体均表现出对教师教育者角色职责和教学能力的强烈要求和意愿期许。合作与共同体、管理评价、组织培训以及个人因素是影响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这些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水平。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有:健全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有序的教学培训、常设教学辅助与发展机构、建立多方参与发展共同体、畅通与基础教育联系通道、明晰主体认识与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