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证据表明抑郁症存在脑结构的破坏,大部分研究焦点集中于灰质,既往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情绪调控网络的功能障碍有关,白质构成了全脑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并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但对白质的研究远远少于对灰质的研究。
尽管很多研究证实了抑郁患者的结构异常,然而抑郁的慢性化和反复发作似乎也会加重这些结构异常,此外抗抑郁药可能通过神经新生和其他机制引起结构的改变。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结构异常是从疾病开始就已经出现,还是在药物治疗和疾病慢性化以后才出现的。对未经治疗的首次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因为排除了药物和疾病本身的影响,可能可以部分回答这些问题。抑郁具有很多不同的症状组合,是一种临床表现和对抗抑郁药疗效均具有很大异质性的疾病,虽然异常情绪的发生与网络整合功能有关,然而不同的脑区可能在整体网络中的作用不一致,如针对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寻找与症状特异相关的脑区异常但,可能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疾病分类,目前对脑区与症状特异性的分析还较少;同时如果能够发现特异的脑区变异与抗抑郁药疗效之间的联系也对未来发展可能的影像学疗效预测指标极有帮助。
因此本研究对首发未服药的成年发病且常规磁共振结构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磁共振结构和弥散张量研究(DTI),以了解患者在疾病早期无药物影响的情况下的脑白质异常,并探索这些白质异常与疾病严重性和某些疾病特征如病程、发病年龄和特异症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观察这些变异与抗抑郁药疗效是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抑郁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体积下降,主要位于双侧额叶、左侧枕叶、右侧海马、颞叶和楔前叶;(2)总体白质密度、右侧海马白质密度和抑郁病程负相关,显示白质密度下降随病程发展而可能进一步恶化;(3)右侧后扣带回白质密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和自杀等症状相关,而海马毗邻的白质密度与患者的注意、活性降低和懒散等症状有关,这些症状均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提示后扣带与海马在抑郁情绪中的重要作用;右侧额上回白质密度则与抑郁的有罪感等自我指向性症状有关;(4)右侧额上回白质密度与抑郁症状的减分正相关,即此区域密度越高者减分率越高,疗效也越好;(5)DTI研究显示患者组颞叶、顶叶FA值较正常组下降;(6)30岁以前起病和30岁以后起病的患者FA异常变化的趋势和部位有极大差别;(7)左侧顶叶和颞下回区域的FA值与基线时抑郁严重程度相关;(8)左侧顶叶和颞下回区域有较高FA值的患者显示对抗抑郁药治疗的疗效不佳。
以上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疾病早期即存在广泛的白质损害及纤维的紊乱或破坏,部分区域(海马)和总体的白质密度下降可以随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恶化,提示抑郁的慢性病程产生的神经毒性作用对白质可能具有损伤作用,白质密度下降可能和疾病发展互为因果;不同脑区的白质密度与疾病的不同症状相关显示了这些脑区在异常的情绪调控和疾病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特异的作用,后扣带与大多数抑郁症状尤其自杀的相关值得注意;不同年龄起病的患者白质纤维紊乱的位置与程度均不一样,表明抑郁症不同的亚型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病理机制,研究时区分不同的类型可以增加样本的同质性;部分脑区的白质密度和FA值与抗抑郁药疗效有关,提示了发展潜在的影像学疗效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结果为理解抑郁症病理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影像学证据,需进一步的研究重复验证这些结果,以及寻找早期诊断和疗效预测影像学指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