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瑟尔本文观的作者之维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就形式主义面临的困境,文论界针对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做了新的探讨。文论家们主张文学回归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伊瑟尔的接受理论应运而生。伊瑟尔的接受理论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和“参与”做了微观的探究,还从作者创作的维度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这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的影响。受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影响,伊瑟尔主张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有批判社会的意识,运用否定法对社会规则和文化传统的缺陷进行暴露,展示给读者以全面的世界,以提高读者反思社会提升自我的水平。另外,现象学代表人物英伽登“图式化结构”对伊瑟尔关于作者创作的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伊瑟尔本文观作者之维的理论构成,包括:作者的创作追随“暗隐的读者”、作为功能的“否定”和“空白”、文本生产的“虚构化”。伊瑟尔打破传统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对读者作出总结,结合作者创作方面的思考提出了“暗隐的读者”这一概念。伊瑟尔认识到“本文与读者间的不对称”,需要作为功能的“否定”和“空白”作为作者创作的本文与读者进行交流的连接点。“空白”和“否定”引导读者在本文中完成阅读。作为有这种引导功能的“否定”和“空白”是怎样生成的成为考察作者具体创作的切入点。在《虚构与想像》中,伊瑟尔主要将创作作为一种“越界”行为。作者具体运用“虚构”这一越界行为,对创作作了具体的阐述。虚构化包括三个各自独立的行为,即“选择”、“融合”和“自解”。作者创作的目的不仅要引起读者的参与,因为这只是浅层次的,更要引发读者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本文中那些潜在的现实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引发人们的思考。不可否认,在西方文论史上,伊瑟尔的接受理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走的也很远。伊瑟尔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和完善自己的接受理论。从阅读审美响应理论到文学人类学,伊瑟尔都遵循这样的学术原则:对问题的解答创造出新的问题。其中,对本文观中作者之维的关注就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迷恋阅读这个问题时阐发的新思想。伊瑟尔建立的接受理论确立了一种以文本处理为中心、作者和读者双向互动动态研究的新思路。伊瑟尔将文学的四要素(作者、读者、世界、作品)有机整合在了一起。这就突破了19世纪以来以作者或作品或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研究,从而对文学作出了新的理解。这也促进了对文学的整体动态研究,并在当下的文学创作方面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越中两国在经贸领域发展的扩大,越南就业市场对既有商务知识又有汉语语言知识人才的需求极为紧迫,总供不应求目前。越南学生对《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增加,许多高校展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的一位重要的小说家、诗人,堪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他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作家,开启了许多20世纪小说主题的先河
学位
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生存和发展是许多微信公号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行业类公号的考验更大。 Experienced the initial brutal growth,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We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