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人群来源于2017年12月到2020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完善BMD检查的7926例患者,筛选出286例同时完善BMD检查及CAC评估的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3例为入组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所有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人群来源于2017年12月到2020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完善BMD检查的7926例患者,筛选出286例同时完善BMD检查及CAC评估的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3例为入组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所有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史、用药史、血脂、BMD及CAC情况。正态资料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与BMD值、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C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CAC的回归方程模型,根据预测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1.在性别亚组的分析中,男性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和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组。女性组血脂异常比例高于男性组。在血脂指标方面,女性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 A)比男性组高(P<0.05)。女性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比例高于男性组;除髋关节T值,女性组各个部位BMD值及T值低于男性组,并且在女性组中OP患者较非OP患者的CACs更高(P<0.05)。男性组的CAC阳性率及CACs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中不同CAC等级的BMD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总体上随CAC等级增加,各个部位的BMD值呈现下降趋势,而男性组中CAC等级与BMD无明显关系。2.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女性组各个部位BMD值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男性组两者不存在相关性。CACs和Apo B/Apo A比值与10年ASCVD风险呈正相关关系(P<0.05),Apo A和男性股骨颈BMD值与10年ASCVD风险呈负相关关系(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L1-4BMD值和年龄是女性发生CAC的预测因素,其中腰椎L1-4BMD值是保护因素,年龄是独立危险因素,预测CAC回归模型:P=ez/(1+ez),Z=-2.178+(-5.530*X1)+(0.079*X2),其中X1表示腰椎L1-4BMD值,X2表示年龄,e为自然对数。ROC曲线下面积AUC=0.753,(95CI%:0.648-0.858,P<0.001)。当Cutoff值为0.490,约登指数0.475时,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分别为91.9%和55.6%。结论1.BMD与CAC之间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性。2.BMD和Apo A与10年ASCVD风险呈负相关,CACs和Apo B/Apo A比值与10年ASCVD风险呈正相关。3.女性组各个部位BMD值与CACs呈明显的负相关,腰椎L1-4BMD值和年龄是女性CAC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1.描述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总体状况及各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影响;2.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患者初次入院时收集其人口学
目的:中药注射剂JWL在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观察到了一定毒性反应,本次试验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中药注射液JWL对鱼类的亚慢性致死效应和其他可观察效应,以进行验证。方法:在规定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试验期间,定期测定鱼类致死效应和其他可观察效应阈值,以及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试验至少进行14d。如果有必要,可再延长1~2周。本次试验共设定JWL终浓度为0.600,
目的探索线上微信健康教育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信念、自我管理行为、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XX市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中年高血压患者,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单位,整群随机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并对四组高血压患者开展不同干预的方案:A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宣教;B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线下高血压并发症的体验活动;C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
背景: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综合治疗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单中心开发的新型房颤消除手术在初期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该手术尚缺少较长期的随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此法是否可在较长期的随访中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行结构性心脏病手术中同期行新型房颤消除手术的78名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结构化家庭步行训练计划对于伴有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步行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以确定与得到“回家和步行”的建议患者相比,结构化家庭步行训练计划是否能改善周动脉疾病患者步行能力和生存质量,并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进行招募,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训练
目的: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我院住院MA患者病因,分析老年M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20年0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MA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既往胃肠道疾病史、是否有消化道手术病史等一般状况,并检测血常规、生化、叶酸及维生素B 12(Vitamin
背景和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植入电子起搏器是临床上SS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诸多局限性。本实验应用hiPSC作为新的种子细胞,通过添加外源性小分子物质调控窦房结发育生物学信号通路的阶段性级联反应,促进hiPSC向窦房结样起搏细胞诱导分化,为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提供新的借鉴和新思路,也为将来采用患者自体体细胞构建的hiPSC诱导分化为SANLPCs奠定理论基础和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构建CACNA1D基因外显子c.920A>G突变SD大鼠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血压和血浆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CACNA1D基因c.920A>G突变SD大鼠模型。在8周鼠龄、9周鼠龄、10周鼠龄、17周鼠龄、21周鼠龄、26周鼠龄、28周鼠龄、32周鼠龄,测量大鼠的血压、心率及体重。32周时采血,分离
背景与目的:经皮左心耳封堵(percutaneous closur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作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方法,有效性已经得到肯定,随着封堵器的改良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也逐渐提高。由于左心耳具有主动收缩、调节左心容量-压力负荷等正常生理功能,封堵左心耳在有效地预防心房颤动的血栓事件发生的同时,是否会因丢失其部分生理功能而对左心结构与
目的:前期临床实验提示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s,LTCCs)与高血压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有关,为此本研究旨在观察LTCCs蛋白各亚基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其通道激动剂及其主要功能亚基Cav1.3 LTCCsα1亚基的编码基因CACNA1D过表达后对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通过q RT-PCR、核酸电泳实验和免疫荧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