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在养成期两个生长阶段(10~20 g、80~100 g)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10周的养殖实验。评估两个生长阶段的斜带石斑鱼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并探讨不同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其生长性能、成活、饲料利用、体成分组成、血液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评估斜带石斑鱼养成期两个生长阶段饲料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其摄食、生长、体成分组成等相关生理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设鱼粉对照组,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幼鱼2~7组赖氨酸水平分别为2.03、2.38、2.81、3.26、3.63和4.08%;中鱼2~7组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61、2.04、2.44、2.76、2.98、3.35%。随机挑选初重分别为22.07±0.12g和102.51±0.15g的健康的斜带石斑鱼分成7组,每组设3重复,幼鱼阶段每重复30尾鱼,中鱼阶段每重复20尾鱼,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赖氨酸水平对实验组两个生长阶段的成活率、全鱼常规成分和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鱼阶段Diet 4组显著高于Diet 2和Diet 7组(P<0.05),中鱼阶段Diet 4组显著高于Diet 2组(P<0.05)。饲料系数(FCR)幼鱼阶段Diet 7组显著高于Diet 4组(P<0.05),中鱼阶段不受饲料赖氨酸水平影响(P>0.05)。肝体比(HSI)幼鱼阶段3.63%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中鱼阶段Diet 2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两个阶段的斜带石斑鱼血清中葡萄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含量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SGR和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经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可得出,两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赖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3.04%(占饲料蛋白的6.33%)和2.61%(占饲料蛋白的5.8%)。2.为评估斜带石斑鱼养成期两个生长阶段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其摄食、生长、体成分组成等相关生理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设鱼粉对照组,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幼鱼2~7组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71、0.98、1.26、1.57、1.86、2.18%;中鱼2~7组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69、0.85、0.99、1.19、1.43、1.58%。挑选初重分别为9.75±0.05g和102.60±0.14g的健康的斜带石斑鱼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重复,幼鱼阶段每重复30尾鱼,中鱼阶段每重复20尾鱼,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氨酸水平对两个生长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幼鱼阶段肥满度(CF)和肝体比(HS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幼鱼阶段饲料系数(FCR)影响不显著(P>0.05),但中鱼阶段饲料系数Diet 7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和中鱼阶段的尿素氮(BUN)、葡萄糖、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均有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水平对中鱼阶段的SOD和两个阶段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均幼显著影响(P<0.05),且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两个阶段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影响显著(P<0.05),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饲料中半胱氨酸含量为0.46%(占饲料蛋白1.02%)时,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经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可得出,斜带石斑鱼幼鱼对蛋氨酸的最适需要量应为饲料含量的1.42%(占饲料蛋白3.16%),斜带石斑鱼中鱼对蛋氨酸的最适需要量应为饲料含量的1.06%(占饲料蛋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