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的研究大多仍处于生理生化水平,对抗药性的遗传和分子基础不甚清楚。从目前的研究得知,抗性的机制是很复杂的,涉及到行为变化、代谢酶类的变化、杀虫剂作用靶标的变化等,不同的药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也不同。另外现在所用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知的或单一的目标进行的。如何从方法学上改进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与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甚至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对于小菜蛾抗药性机理的研究和抗性监测、治理都有比较大的意义。 本文以小菜蛾敏感品系,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抗溴氰菊酯近等基因系,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和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对小菜蛾三种药剂的抗药性遗传基础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小菜蛾的染色体数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为2n=30条,呈短棒状,符合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特征。敏感和抗性品系的核型无明显差异。 2.采用上海生工公司合成的35个随机引物对四个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16条引物产生了重复性好的条带。在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抗溴氰菊酯近等基因系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中分别产生了9、7和11条特异条带。认为这些条带与各自的抗性相连锁,可作为抗性遗传标记。 3.对四个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代表性差异分析,以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三个抗性品系分别作为检测扩增子进行消减杂交和差异片段的富集。最后随机选取部分差异片段作探针,Southern blot验证,分别在抗杀虫双、抗溴氰菊酯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出2、2和3个特异片段。 从上面的结果看来,与敏感品系相比,三种抗性品系小菜蛾的核型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DNA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小菜蛾的抗药性与基因组DNA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