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通过对刘兰林教授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门诊病案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发掘刘兰林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学术思想及组方用药规律特色,为临床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的研究现状。(2)收集刘兰林教授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例处方282张,对其中的方药进行搜集整理,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数据库,对所有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Office2010、Spss Statistics 22.0及Spss Modeler18.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总结刘兰林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学术思想及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刘兰林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组方用药规律:(1)药性统计:根据出现频率,寒性药(51味,25.00%)、温性药(49味,24.02%)及平性药(42味,20.59%)出现频次最高,根据使用频率,寒性药(1773次,39.43%)、平性药(921次,20.48%)、微寒性药(834次,18.55%)使用频率最高。(2)药味统计:出现频率和使用频率较为频繁的药味分别是:苦味药(91味,2245次,49.92%)、甘味药(90味,2123次,47.21%)、辛味药(82味,1366次,30.38%)。(3)归经统计:根据出现频率,肝经(112味,54.90%)、肺经(81味,39.71%)、胃经(70味,34.31%)出现频次最高。根据使用频率,归肝经(2626次,58.39%)、心经(1876次,41.72%)、胃经(1740次,38.69%)使用频率较高。(4)282首处方中出现频数≥30次的药物共有36味,其中,牡丹皮、甘草、蝉蜕、生地黄、水牛角、大青叶、僵蚕、玄参等药物的使用频次较高。中药药类:根据出现频率和使用频率,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均较高。(5)常见的药对组合(频数≧88)有:牡丹皮、蝉蜕,甘草、牡丹皮,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牡丹皮,蝉蜕、僵蚕,大青叶、牡丹皮等36对。(6)聚类分析:共有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皂角刺,黄连、板蓝根、桑白皮,当归、佛手、何首乌,夜交藤、蛇蜕,蒺藜、徐长卿、地肤子,白芍、赤芍等13味药物组合。(7)二项关联可知,共有白术、苍术,牡丹皮、仙鹤草,牡丹皮、水牛角,蝉蜕、僵蚕,牡丹皮、旱莲草,牡丹皮、连翘,茯苓、猪苓等24组;三项关联可知,共有牡丹皮+金银花+生地黄、牡丹皮+仙鹤草+大青叶、牡丹皮+淡竹叶+水牛角、蝉蜕+防风+僵蚕等23组;四项关联可知,共有牡丹皮+大青叶+水牛角+蝉蜕、蝉蜕+僵蚕+生地黄+甘草、牡丹皮+玄参+水牛角+蝉蜕、牡丹皮+大青叶+生地黄+蝉蜕等21组;由多项关联可知,核心处方为牡丹皮、僵蚕、水牛角、生地黄、甘草、蝉蜕。结论:刘兰林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之病因,不外乎热、风、湿、瘀四端,以热、风为主,热又可分为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之类,初起邪郁卫表、卫营同病,后期热入营血,多致阴血津液亏虚、津亏血瘀。用药方面:寒温并用,以寒为主,苦泻、甘补、辛散兼施,药物组合多有清热凉血泻热、祛风透疹止痒、健脾利湿、养血活血、养阴透热之类,临证擅于运用银翘散、升降散、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加减辨治,核心处方为牡丹皮、水牛角、生地黄、僵蚕、蝉蜕、甘草,六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祛风、止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