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板抗剪加固技术—栓接钢板持荷及张拉工艺试验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日趋完善,桥梁建设将进入“建养并重”的时代。旧桥维修与加固以其实用性和经济性逐渐得到重视。就加固理念而言,主动加固理念与传统的加固技术相比因能改善结构使用阶段的力学性能而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关于其在抗剪加固方面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所用加固材料和施工工艺也有诸多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板抗剪主动加固技术,对该技术展开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承接第一子项目-栓接钢板抗剪锚固性能试验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开展“栓接钢板持荷及张拉工艺试验研究”。考虑了预应力水平、钢板材质和张拉次数等因素,通过混凝土构件试验,主要研究了加固构件的锚具放张效应及其持荷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发展规律,同时研究了重复张拉工艺对锚具放张效应和钢板持荷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重复张拉时间的选择,最后对部分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1)进行了不同预应力水平和钢板材质的张拉锚固试验,结果表明:锚具的放张效应主要与施加的预应力水平有关,而与钢板材质关系不大。(2)在持荷过程中,对钢板的应变数据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分析其数据变化规律可知:试验钢板的应力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终逐渐趋于平稳;其应力变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衰减期、平缓衰减期和稳定期。(3)对比不同预应力水平和钢板材质的持荷试验数据可知:试验钢板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大小和速率与预应力水平、钢板材质相关。其中,在相同钢板材质的情况下,预应力水平越高,其应力衰减的速率和幅度也越大;而在相同比例的预应力状态下,Q345钢板的应力衰减速率和衰减幅度均较Q235的大。(4)对其中部分构件进行了第二次及第三次张拉,不同张拉次数下的钢板应变数据变化规律表明:重复张拉有利于降低锚具的放张损失和钢板持荷过程中的应力损失,但随着张拉次数的增加,其削弱能力逐渐降低。不同设计预应力水平下的锚具放张损失和钢板持荷应力损失在理论上均存在一个与其对应的最小值,其属于理论范畴,无法精确实现,但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张拉次数逐渐得以逼近。(5)对同一试验组不同张拉次数下的应变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议重复张拉时间应选定在应力变化快速衰减期的末端。本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张拉可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的3~5天内进行;第三次张拉可在第二次张拉完成后的5天左右进行。
其他文献
张仲景的经方有许多关于下利的条文,可见经方治疗下利是很多的,本文主要以六经辩证为纲,探讨了六经辩证治疗下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经济结构在快速、深入的调整,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对当下各类社会主体生存、竞争、发展等阶段均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国内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市场体量不断扩大。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数量随着市场的增长,而大幅快速增加。服务机构的增加加快了行业的发展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市场在快速的变化,各类申请专利的主体的需求出现了分化和分级,同时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区别。徐州作为新二线城市
本文以20世纪初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物证"——关东厅博物馆与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两个殖民地博物馆进行的文化比较研究,客观地揭示出这两个殖民地博物馆从藏品收集、保护、园
桥梁动态称重(Bridge weigh-in-motion:BWIM)系统基于车辆过桥时的实测应变来识别移动车辆的轴重。传统商业BWIM系统采用桥梁影响线计算静态轴重而忽略了动力效应的影响,基于
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功能已经被颠倒,在传媒设置公众议程的同时公众的舆论焦点也常常成为传媒的议题。在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传媒是规避还是有效地回应公众
随着石油资源不断减少和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降低油耗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导流罩是商用车非常重要的气动减阻附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大汽车品牌
近年来,伴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信息科技逐步向物联网时代进行转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万物具有感
水肥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两个主要的影响因子,在实际的农田作业当中,传统的灌溉施肥模式对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对水肥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环保,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改善现有的灌溉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从大水大肥粗放型走向合理利用资源的集约型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微润灌溉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微灌技术,可以为水肥一体化提供有效载体,微润
华阴老腔是流传于陕西华阴地区的一种皮影戏剧种,曲调慷慨激昂,表演震撼人心,给人以原汁原味的艺术享受。因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突出的文化价值,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首批
机器鱼以出色的游动能力和适应性,在面对复杂的水下环境时表现出了其优越性,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机器鱼推进方式主要有身体/尾鳍推进模式和中央鳍/对鳍推进模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