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汉语疑问不定词语和“任何”的极端义是如何在语境中衍生的,例如,“为了得到你,朕不惜任何代价”中的“任何代价”可以表示最大的或极高的代价,“任凭着我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中的“怎么不好”表示“再不好”、“很不好"。Fauconnier(1975)、Heim(1982).Haspelmath(1993/1997)、Israel(2011)等皆把英语中的不定词语“any”视为极量词语,认为它指代梯级中极端点(极高或极低值),如"Sam can solve any problem"表示Sam能解决最难的问题,而" Sam cannot solve any problem "表示Sam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汉语中,疑问不定词语和“任何”的语义可与英语的“any”相对应,可用于表示任选意义。结合汉语的实例,本文对Fauconnier等研究者的阐释方法提出置疑,认为梯级意义和任选意义二者不可兼得,梯级意义指代的是梯级中的一个固定的极端位点,而任选意义指代的是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选项,一个词语本身的意义不可能同时具有这两种意义。然而,上述例句中“any”、“任何”和疑问不定词语表达的梯级义确实是讲话人欲传递的意思。本文运用关联论中的语义收缩原理来解释任选词语的语义定位问题。任选词语本来指代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任何一个元素在某个方面都具有和其它元素一样的特点,表示它们的差异性是无关的。Sperber&Wilson (1986/1995)的关联论中的最佳关联原理表明,在言语交际中语义收缩的过程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是听话人根据讲话人的意图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的校准和定位。疑问不定词和“任何”通过与不同语境(否定语境、条件语境、比较语境)的结合,在语境的引导下由任指义通过语义收缩而指向语用梯级中的极点,语义收缩的过程有着程度和方向的不确定性。“任何”和疑问不定词在语用收缩过程是有着明晰的方向性。听话人为了取得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把集合中的所有成员缩小为某个最佳相关成员。听话人在付出有效推理努力后,启动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定位任选词语的语义内容,取得了充足的语境效果,实现了由任选义向极端义的过渡。第一章,绪论,解释“任何”与疑问不定词在感应语境中产生极量义的原因。引出本文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第二章,评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疑问不定词的研究。第三章,阐释“任何”和汉语疑问不定词的极性敏感特征,并讨论它们的任选义如何演化为梯级义,主要分析疑问不定词的隐形和显性的极性特征,在不同语境下的体现。并综合外国学者对疑问不定词极性特征的研究理论。从而引出观点,疑问不定词的极性特征主要是从其任选意义中衍化出来的。第四章,“任何”与“疑问不定词”全称量化义和极端义研究。第五章,运用概率、信息量、下向单调等理论、语用关联理论,把任指意义纳入梯级逻辑,构造任选辖域的梯级模型,阐释汉语疑问不定词的极点意义产生动因,语义收缩方向的动因。第六章,概述全文内容,总结本文观点,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