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花生大面积种植和种植密度的提高,近年来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花生叶腐病在山东省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国内关于丝核菌引起的病害的研究多集中在水稻和小麦,而对花生叶腐病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大面积发病的花生田间采集叶腐病病株,采用室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最终从病叶上获得病原菌,通过对其形态观察、菌丝融合和分子鉴定等方法明确了病菌分类地位,并进一步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1.本试验采用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及与标准菌株菌丝融合测定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遗传基础研究和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经细胞核染色得到病原菌的细胞核数目多数超过四个,最多的有七个,属于多核丝核菌,即为立枯丝核菌;根据菌丝融合鉴定标准,花生叶腐病菌与标准菌株AG-1融合群的AG-1-IA融合亚群能完全融合,因此,病菌属于立枯丝核菌中AG-1-IA融合亚群。
2.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花生叶腐病菌的rDNA中的ITS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比对花生叶腐病菌属于AG-1融合群,与菌丝融合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并将目的片段的序列与基因组数据库的标准菌株比对,目的序列与AG-1融合群的AG-1-IA融合亚群序列达到98%的同源性。
3.本试验用改良的Richard培养液培养花生叶腐病菌,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得到粗毒素。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发现粗毒素在花生叶片上能形成花生叶腐病典型症状,并可抑制花生胚根的生长。经检测发现该毒素对花生细胞膜有破坏作用,能降低花生叶绿素含量。毒素的化学成分含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
4.本研究通过各种试验明确了花生叶腐病菌生长发育特性,其结果如下: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0℃,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20min,病菌最适合pH值范围为6-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光照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作用,利于菌丝和菌核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