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诗味”论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批评理论。玄学作为六朝时期的重要哲学文化思潮,不仅为“诗味”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还从“象”和“意”的层面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味”论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批评理论。玄学作为六朝时期的重要哲学文化思潮,不仅为“诗味”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还从“象”和“意”的层面丰富了“诗味”论的内涵。六朝时期,随着玄学思想的发展,六朝士人审美观念出现玄学化的倾向。清谈之风影响了士人的思想传达,本真情感的流露表现出六朝文人的情感走向,而任情自然映射出士人“以玄对山水”的审美追求,士人审美观念的玄学化使六朝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向个性抒情和任性自然的方向发展。在这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下,玄学直接影响了“诗味”批评理论的发展。一方面,玄学味“象”突出了语言的“成象”功能,重视“象”在“言-意”之间的中介作用,发展了诗歌“象味”:刘勰扩大“意象”范畴,提出“万象”之“象”,“意象”在文学领域的指向更加深远,“隐秀”正是“意象”的文学呈现途径。同时,钟嵘“穷情写物”的“滋味”品评标准也是重视诗歌“象味”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玄学“意味”重视体“道”通“无”的审美追求,丰富了诗之“余味”的意蕴。“意”突破了卦象的藩篱,指向“万象”之“意”以至无穷,玄学“意味”从“言-象-意”角度为诗歌“余味”品评提供了基本路径。此外,“余味”通过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不尽的意蕴,亦体现出隽永的情感韵味,展现了“意境”之美。“情”有余而“意”有余,“意”有余而“味”无穷,“象味”与“余味”在审美“意境”中融合统一,使得“诗味”批评理论的深层内涵得以呈现。
其他文献
金裕贞(1908-1937)和莫言(1955—)在中韩两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金裕贞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进行创作,但他的作品却极大地推动了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是满族形成、崛起、壮大的地区,蕴涵着广博深厚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内涵。东北满族民间故事生成于满
吕留良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从事文章评点和古文编选工作多年,著作丰赡。在思想上可谓和同时期黄宗羲并驾齐驱。因受清初文字狱影响,鲜少为人注意。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对其理学
端智嘉(1953-1985)是当代藏族文坛的一颗明星,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为人处世特立独行,文学作品新颖独特,学术成果特色鲜明,在当代藏族文坛上演出了一幕有声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1051首近体诗,其中,绝句为138首,律诗为778首,排律为135首。作为诗歌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杜甫的近体诗值得我们去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其死亡率高,反复发作易引起心律失常或者心力衰竭,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开发安全
东晋南朝谢氏家族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家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家族培养出了谢安、谢混、谢道韫、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等著名文士,对于中国的文学,特别
扰动位置的及时获得对于进行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扰动后发电机频率在稳态时的短周期波动特性以及机电波到达后的单调特性,提出了基于滑动数据窗的机电波到达
<正>四物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良方,原方出自唐代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重,肠内有瘀血者"[1]。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其治疗范围进行了拓展,将其加减广泛用于妇科多
秦府十八学士是秦王李世民于秦王府文学馆中选出的十九位(薛收死后刘孝孙补之)德才兼备的文士。初唐文馆是初唐政治、文化发展的主要阵地,初唐学士是帝王政治文化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