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人口大国,婚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经历,其不仅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责任和传承,对于社会而言,也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所以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大量人口非自愿的阶段性不婚,将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研究族际通婚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中西部地区通过民族通婚过程中,由于经济级差,地域级差,学历级差等因素造成的少数民族适婚青年“不婚”的问题,还是学术界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笔者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为例,统计了2009年阿拉善巴彦浩特镇的族际通婚状况,查阅了阿拉善左旗民政局的婚姻档案资料,特别是对巴彦浩特镇进行了婚姻档案资料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发现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适婚青年,尤其是蒙古族适婚男青年在婚姻市场中受到了排挤,其可选择的适婚异性青年数量明显低于需求量,因而导致大量蒙古族适婚男青年的“不婚”问题,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与当地存在的族际通婚有一定的关系,因而笔者从族际通婚者的受教育程度、族际通婚者的地域迁移状况、族际通婚者的职业构成、婚姻圈、再婚状况等方面对巴彦浩特镇的族际通婚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试图解析族际通婚过程中所产生的非自愿性“光棍”问题,并对这一问题在当地的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同时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使社会更为关注西部民族地区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