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亳白芍产地加工方法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使其产地加工工艺标准化、饮片规格标准化、饮片质量指标标准化;同时研究其在产地趁鲜直接加工成饮片的工艺过程,进而研究白芍在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并规范药材饮片的内在质量,使之适用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并有效地阻止在产地用硫磺熏蒸的问题及有效成分的散失,以及减少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消耗。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优选白芍总苷的提取和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优选白芍煮制工艺参数。2.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白芍中的芍药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水解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以计算白芍总苷的含量。3.根据白芍产地加工工艺研究,结合饮片厂的生产实际,探讨白芍产地加工产业化生产技术,为促进毫白芍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产业化生产技术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1.根据传统产地加工方法、相关文献、用药习惯等诸因素,以及煮制样品与生品样品芍药苷含量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本课题得出在白芍产地加工中保留去皮和煮制两个加工过程。确定白芍优化煮制工艺参数为:取中等大小的白芍,投入8倍量的90℃水中,煮10分钟取出(水温控制在85-90℃),入冷水中,再刮去外皮,干燥。2.蒸制和煮制工艺的比较,所得饮片外观二者无明显区别,经水溶性浸出物、芍药苷含量测定,二者结果相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蒸制工艺较煮制易于控制,建议白芍产地加工时可考虑有用蒸制工艺代替煮制工艺,或二者并行。蒸制工艺为:取中等大小的白芍,置蒸制容器内,加热至圆汽后,蒸制10min取出,入冷水中,再刮去外皮,干燥。3.通过与白芍传统切片工艺的比较,得出煮或蒸制直接切片的工艺为:白芍新鲜药材煮或蒸制后,去皮,干燥至其含水量为28%-32%时,切1.5-2mm薄片后,干燥得饮片。结合实验室干燥工艺参数和生产实际,白芍在大规模加工白芍的过程中,宜采用低温烘干(60℃)方式进行干燥。此外根据市场及出口的不同需求,白芍在产地加工时,也可趁鲜切制。即将新鲜白芍脱皮洗净后直接低温烘干或放入常规烘房,温度控制在60℃,烘9h至近干时(白芍药材在其含水量为28%-32%时),以适量水闷润4~5h后,切片,再60℃干燥,片型也较美观,饮片表面粉性明显,芍药苷含量与其他饮片无明显差异。4.市售白芍个药及饮片芍药苷含量往往低于药典规定,可能与软化和硫磺熏有关,通过软化工艺研究建议白芍个药软化时间不宜超过24h,通过硫磺熏工艺研究,硫磺熏使样品芍药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明显下降。建议白芍在加工过程去除硫磺熏这一环节。5.鲜药贮藏和饮片稳定性研究中,采用砂藏或湿土埋藏优于自然储藏;白芍饮片采用牛皮纸包装是可行的,但在室温环境下储藏时间不宜过长,以3-4个月为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白芍饮片采用复合膜包装,其储藏时间可适当延长。结论:优化的白芍鲜药产地加工工艺合理可行。在产地加工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化生产技术适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可提高药材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推动中药饮片标准化的进程。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用于白芍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