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是一年多次开花的珍稀、濒危植物,由于无序和盲目的开发,致使其原生地植株数量急剧减少,已经危及它的生存。为了对现存的张氏红山茶实施有效保护,作者选取了生理生态及育种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
1.对张氏红山茶原生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4.6左右,有机质含量9.97 g/Kg,全氮含量1.15 g/Kg,水解氮含量27.1 mg/Kg,全磷含量0.09 g/Kg,速效磷含量10.46 mg/Kg,全钾含量1.87 g/Kg,速效钾含量39.58 mg/Kg。
2.对张氏红山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张氏红山茶根皮层细胞已经栓质化,茎皮层薄壁细胞含有大量的后含物。导管分子从横切面上看,形状多为不规则的多角形(3-6角)或近圆形,绝大多数管孔为2-4列排列;纵切面上看,梯纹、网纹导管分子居多,形状多为纺锤形或圆柱形,其尖端形状多数为椭圆形,也见截形或钝圆。管间纹孔为互列式纹孔。叶的上表皮由1层偶见2层、下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复表皮,角质膜上覆盖着颇厚、透明的蜡被层;气孔器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口略凹陷,保卫细胞外面常由3个不等大的副卫细胞包围;栅栏组织由1层、偶见2层圆柱状的细胞组成;海绵组织多数,常见首尾相接连成网状;叶脉维管束由纤维细胞组成的扁圆形的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鞘两端开放,小脉维管束鞘则由薄壁细胞组成;中脉的维管束鞘外具有多层的基本组织细胞,在接近表皮处基本组织中有大型的石细胞,在下表皮紧靠复表皮处分布石细胞带,带宽1~3个细胞,石细胞外形不规则,分枝粗短或不分枝。复表皮和石细胞带结构均为山茶属中首次描述的结构。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张氏红山茶花器官的发生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一年多次开花,花原基分化形成花芽的整个过程符合一般的分化顺序。
3.对张氏红山茶及云南茶花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张氏红山茶光饱和点为1875μmol·m-2·s-1,较云南茶花的光饱和点1390μmol·m-2·s-1高。二者的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与胞间CO2浓度(Ci)呈反相关趋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4.杂交育种研究。采用半重瓣大型茶花花粉对张氏红山茶进行杂交育种,并得到一批有意义的杂交F1代小苗。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以张氏红山茶为亲本的17个杂交组合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除张氏红山茶与博白大果油茶的F1代仅具有母本的特征带,判断为自交种;张氏红山茶与超级南天武士的F1代出现了父母本均没有的杂带,认为可能有外来血缘;其他组合均可以从电泳图谱上看出,其F1代均具有父母双亲的特征带,为其真实的杂交后代。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对杂交后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