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住宅建设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在满足住宅适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要追求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因此,实现住宅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住宅工业化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侧重于住宅工业化的“历史、理论及设计方法论”层面的探讨。将“住宅工业化”置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的视角出发,展开对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脉络研究,从类型特征、理论谱系、设计方法和驱动因素等层面,寻找影响其发展的制导因素,试图为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在对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建构统一概念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住宅工业化的源流和发展进行梳理。结合“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方法,将整个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以“将工业模式带入住宅”为特征的1920s-1930s、以“激进试验与大量建造的两极”为特征的1940s-1960s、以“向多样化与开放性转型”为特征的1970s-1980s和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部品体系化”为特征的1990s-21世纪。论文还对住宅工业化潮流中的建筑师设计思想和案例、工业化住宅建筑风格演变、特定时间中风格的统一性进行了分析。
其次,论文从哲学和建筑学理论的层面寻找住宅工业化思想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关系,发现工业化住宅多方面的特征都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例如平等空间和标准住宅、理性居住与最小化生存、系统架构与可变单元、技术至上与居住机器、移动和生长的住所等等,可以说工业化住宅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居住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再次,论文对工业化住宅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将其设计特征的演变归因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根据对设计基础(模数协调)、设计方法、设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工业化住宅设计逐渐由“定型”转向“开放”的发展规律。并指出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整合是未来工业化住宅的设计趋势。
最后,论文通过对各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住宅内涵和驱动模式的分析,提出我国应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将保障性住宅建设视为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努力实现“三步并举”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对提升我国工业化住宅设计能力的途径上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