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住宅建设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在满足住宅适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要追求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因此,实现住宅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住宅工业化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侧重于住宅工业化的“历史、理论及设计方法论”层面的探讨。将“住宅工业化”置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的视角出发,展开对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脉络研究,从类型特征、理论谱系、设计方法和驱动因素等层面,寻找影响其发展的制导因素,试图为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在对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建构统一概念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住宅工业化的源流和发展进行梳理。结合“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方法,将整个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以“将工业模式带入住宅”为特征的1920s-1930s、以“激进试验与大量建造的两极”为特征的1940s-1960s、以“向多样化与开放性转型”为特征的1970s-1980s和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部品体系化”为特征的1990s-21世纪。论文还对住宅工业化潮流中的建筑师设计思想和案例、工业化住宅建筑风格演变、特定时间中风格的统一性进行了分析。   其次,论文从哲学和建筑学理论的层面寻找住宅工业化思想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关系,发现工业化住宅多方面的特征都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例如平等空间和标准住宅、理性居住与最小化生存、系统架构与可变单元、技术至上与居住机器、移动和生长的住所等等,可以说工业化住宅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居住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再次,论文对工业化住宅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将其设计特征的演变归因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根据对设计基础(模数协调)、设计方法、设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工业化住宅设计逐渐由“定型”转向“开放”的发展规律。并指出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整合是未来工业化住宅的设计趋势。   最后,论文通过对各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住宅内涵和驱动模式的分析,提出我国应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将保障性住宅建设视为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努力实现“三步并举”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对提升我国工业化住宅设计能力的途径上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面对城镇化、经济化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略了近现代文物建筑尤其是中东铁路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导致大批建筑正在遭受损毁或灭失的威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干线上一个重要的二等站,位于滨绥铁路线的中点处,是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与运营而兴起的一座近代城镇。与沿线其他同等级的站点城镇相比较,横道河子具有极
街旁绿地因为具有开放性、可达性、袖珍型和多样性等特点,与市民日常行为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承载着大量的市民日常活动的同时,也起着美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
通过对我国特大城市当前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拓展形式——近郊新城的研究,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国外相关新城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近郊新城可持续形态构建的理论框架及相关内
本文结合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青岛城区多年来沿海建设特点以及青岛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着力研究青岛西海岸滨海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问
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其物理环境密切影响着街道内行人的舒适度以及街区的环境质量,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时间较长,街道空间环境较为恶劣,给城市居民的冬季室外生活造成诸
城市历史片区的地域特色,包括建筑风貌、文化标志、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体现其独特城市文化氛围和形象的社会活动等,已经成为城市吸引投资、发展文旅产业及激活老城区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数字化设计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建构模式受到越来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建筑的设计思维和创作过程是多元化的。近年来,折叠建筑也逐渐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由于其在空间、功能、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异质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折
近些年来各地兴建了大批音乐厅丰富当地的市民文化生活,部分建成后的音乐厅音质条件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声环境的主观需求。目前,没有一种相应的科学方法探索影响声环境主观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