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渗碳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但时速超过200 km的高铁列车轴承全部依赖进口。针对时速200~250 km高铁列车,自主研发高铁轴承钢工艺技术,实现轴承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863计划项目“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关键技术开发”为依托,对高铁轴承用20CrNi2MoV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渗碳层和心部的组织性能的合理匹配,得到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制度。提出二次淬火+深冷处理+低温回火工艺制度,提高了实验钢的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性能,试制轴承的耐热性能和强化耐久性通过台架试验考核。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普通铁路轴承用G20CrNi2MoA钢的基础上,按照降Cr增Ni、添加微合金元素Nb、V的总体思路,优化得到高铁轴承用20CrNi2MoV钢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0.18%~0.24%,Si≤0.2%,Mn≤0.2%,P≤0.01%,S≤0.005%,Cr:0.4%~0.8%,Ni:1.5%~2.5%,Mo:0.1%~0.3%,Nb:0.02%~0.05%,V:0.1%~0.3%,余量为Fe。(2)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渗碳预处理工艺。钢坯锻造结束后采用强制鼓风冷却(冷却速率大于10℃/s),冷却至650~700℃入炉,随炉冷却至450~500℃后出炉空冷至室温。渗碳预处理后钢坯带状组织等级小于1.5级,显微硬度为237~247 HV,改善了组织均匀性和切削加工性能。(3)渗碳实验钢的渗碳层和心部含碳量不同导致相变行为存在差异,分别研究了渗碳层和心部的相变行为。渗碳层组织的Ac1、Ac3温度分别为762℃与812℃,心部组织的Ac1、Ac3温度分别为768℃与838℃。油冷(60℃/s)条件下,随着淬火温度从820℃升高到900℃,渗碳层的Ms点从395℃降低到364℃;心部Ms点从676℃降低到554℃。(4)研究了实验钢渗碳后热处理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通过渗碳层和心部的组织性能的合理匹配,得到渗碳后二次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制度(Q+T)为:二次淬火温度900℃,保温时间45 min,回火温度180℃,回火保温时间不低于2 h。获得的力学性能分别为:渗碳层显微硬度825 HV,心部屈服强度1089 MPa,抗拉强度1305 MPa,冲击功92 J。(5)提出了在二次淬火和低温回火之间添加深冷处理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二次淬火+-80℃深冷处理+低温回火(Q+C80+T)和二次淬火+-196℃深冷处理+低温回火(Q+C196+T)工艺对实验钢渗碳层和心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与Q+T工艺比较,Q+C80+T工艺下渗碳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了13.3%,碳化物含量提高了 3.8%;心部组织中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了 9.61%,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了4.8%。Q+C80+T工艺下实验钢的力学性能为:渗碳层硬度为848 HV;心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180 MPa和1530 MPa,心部硬度为407 HV,心部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别为86.4 J和121.8 MPa·m1/2。与Q+T工艺比较,渗碳层硬度提高了3.7%,心部硬度提高了10.9%,心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升了8.4%和16.9%,心部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别降低了 6.6%和4.3%。与Q+T工艺比较,Q+C196+T工艺下渗碳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了14.8%,碳化物含量提高了 8.9%;心部组织中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了 12.32%,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了5.6%,碳化物尺寸更加细小弥散且分布均匀。Q+C196+T工艺下实验钢的力学性能为:渗碳层硬度为886 HV;心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50 MPa和1550 MPa,心部硬度为410 HV,心部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别为84.2 J和122.1 MPa.m1/2。与Q+T工艺比较,渗碳层硬度提高了8.3%,心部硬度提高了11.7%,心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升了 14.8%和18.5%,心部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分别降低了 8.9%和 4.1%。Q+C80+T和Q+C196+T工艺促进了组织细化和碳化物析出,降低了残余奥氏体含量,从而显著改善了实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达到了高铁轴承用钢要求。(6)研究了不同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下实验钢的磨损性能。与Q+T工艺相比,Q+C80+T和Q+C196+T试样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 17%和25.5%。Q+C196+T工艺下渗碳层中碳化物大量析出,不仅提高了渗碳层硬度,而且降低了基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提高了马氏体基体的韧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耐磨性,磨损速率降低到1.17×10-5 mm3/m。(7)研究了不同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下实验钢的接触疲劳性能。与Q+T工艺相比,Q+C196+T工艺下实验钢的额定寿命L10和中值寿命L50均提高,分别为0.198949×108次和1.095821×108次。威布尔分布的斜率参数b从1.2658降低到1.1041,疲劳寿命的稳定性增强。(8)对Q+C196+T工艺下的高铁轴承样品进行了台架实验。热性能实验持续时间为240h,轴承的最高温度低于90℃。耐久性强化实验时间为384h,轴承运转平稳。轴承整体通过了热性能及耐久性强化性能考核,达到了高铁轴承的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4大肿瘤死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化疗虽然能够适当的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是其副作用较为明显。随着对胃癌的各种信号通路的逐渐认识,在分子水平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胃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分子靶点较少。近年来研究发现BAP31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且可以促进一些癌症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Oncomine
驱动桥位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的末端,包括传动系统和承载系统两部分。传动系统实现降速增扭,并保证两侧车轮可以不同转速转向。承载系统是传动系统的安装基础,承受悬架和车轮传来的激励,可见,驱动桥是整车的关键部件。而驱动桥的工作环境复杂,容易产生疲劳失效问题。不论是传动系统还是承载系统失效,都会威胁驾乘人员的安全,给道路交通带来隐患。所以,对驱动桥进行合理有效的疲劳可靠性评估,可以为整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重要
纤维增强金属层板(Fiber Reinforced Metal Laminates,简称FRMLs,又称纤维金属层板,简称FMLs)是由金属层与纤维增强树脂复合层交替铺放而成的一种夹层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疲劳和损伤容限性能。到目前为止,针对纤维金属层板中ARALL和GLARE层板的材料性能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对于其他较新的纤维金属层板材料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材料的拉伸行为
汽车座椅对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的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不仅汽车座椅在汽车驾驶室中的布置参数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其几何轮廓对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此外,在汽车驾驶或工作场所人类面临着多重振动,经常长时间处在全身振动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各种伤害和疾病。特别在垂直方向的低频振动对人体和脊椎的动态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下腰痛和椎间盘退化疾病更频繁地发生在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汽车驾驶人群中。由于直接测量人体内部的生物动力特
IF钢(Interstitial-Free Steel,无间隙原子钢)兼具深冲性能,无时效性,可以加工成复杂形状的零件并减轻汽车重量,符合汽车安全、减重、节能环保的要求,被广泛用于汽车钢板制造行业。由于IF钢冷轧板从成品到用户使用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库存、周转运输,表面很容易结露水滴,产生锈蚀缺陷,因此研究IF钢表面锈蚀缺陷的产生机理及其表面氧化膜耐蚀性能,开发型绿色环保平整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与传统的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用最简单的原材料组装成复杂而巧妙的多层次、具备优异综合性能的结构,从而达到对生存环境的最佳适应。天然生物陶瓷材料,例如骨骼、牙齿和贝壳等,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还有较低的模量和较好的韧性,是人工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对天然生物陶瓷材料的结构及其相关力学性能的研究,对合成高性能的人造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以贝壳中的交叉叠片结构和珍珠质
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战争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进程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武器装备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因此,各国在研究新型装甲车辆时,除继续保持大口径火炮,提高初速并且不断研制新弹种外,都把火控系统的研制摆在首要位置。瞄准线稳定技术作为装甲车辆火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90年代已成功将上反稳瞄技术应用于装甲车辆火控系统当中,而我国对上反稳瞄技术
枕梁是列车车体中关键的承载部件,服役期间会在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损伤,对列车的运行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枕梁结构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箱体结构,由铝合金板材和型材焊接而成,焊缝数量众多并且应力集中部位(危险点)往往出现在较薄弱的焊缝位置。目前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实时监测危险点的状态,难以及时发现枕梁上可能出现的裂纹,亟需枕梁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评估方法。本文以地铁列车枕梁结构件和高速列车枕梁结
在国内日益严格的节能降耗政策下,汽车轻量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用铝合金来代替一些钢铁结构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Al-Mg-Si合金作为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轻质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良好的抗腐蚀性和再回收性等优点,是车身外板的首选材料。采用双辊铸轧技术生产该合金板坯具有短流程、低成本、灵活性强和高效生产等众多优点。但是,中心偏析是阻碍铸轧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改善铸轧板坯中心
重型牵引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在物流、建筑及运输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制造技术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重型牵引车日益向更高负荷、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和高速轻量化的趋势发展,以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重型牵引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陆路交通运输能力发达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其结构设计性能直接反映了国家制造水平的高低。如何快速有效的开发出性能优异、竞争性强、安全可靠、结构轻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