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后第7天、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发病后1个月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治疗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并且发病在7天以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心房纤颤史、痛风史、高尿酸血症史、血压、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资料。比较男女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及临床特征,并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男女患者各按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应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Rs评分评估患者发病后第7天、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mRs≥3分为不良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记录死亡患者例数。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研究共纳入501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53例。男性患者的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痛风发生率以及舒张压、尿酸、甘油三酯、肌酐值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男性患者的年龄、心房纤颤、高尿酸血症、CE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第7天不良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率、发病后1个月不良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男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在女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提示第二分位组与第一分位组、第三分位组与第一分位组、第四分位组与第二分位组、第四分位组与第三分位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一分位组到第四分位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日常生活能力:男性患者发病后第7天各组间不良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一分位组到第四分位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患者发病后第7天各组间不良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一分位组到第四分位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各组间不良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多因素分析:经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卒中类型、血压、血糖、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混杂因素。以第三分位组为参照,男性患者发病后第7天,第一分位组和第四分位组是发生不良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男性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第一分位组是发生不良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以第三分位组为参照,女性患者发病后第7天,第一分位组是发生不良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第一分位组是发生不良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5、死亡率:男性患者中,各组间死亡率差异缺乏统计学显著性,p=0.41。女性患者中,第四分位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尿酸水平对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是相似的。尿酸水平一定程度上升高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低水平及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均为卒中后发生不良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可能是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