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日趋明显,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尽管目前从政治政策、新闻传媒和国际关系等角度对南海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涉南海问题国家的官方立场等问题进行的探讨远远不够充分或彻底。批评隐喻分析认为在社会现实、人类认知和语言之间存在着种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批评隐喻分析,以涉南海问题的官方声明为语料,试图进一步研究各国的官方立场。批判隐喻分析是由JonanthanCharteris-Black提出的隐喻学研究方法,此方法综合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和语用学等理论和视角,以深入研究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旨在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情感。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批评隐喻分析深入研究语言、思维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在政治语篇、新闻报道、宗教体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基于此方法进行的国内外研究层出不穷。在结合语料库分析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批评隐喻分析能够通过识别和解释语篇中的隐喻来阐释其背后蕴藏的意识形态和修辞意图,这也是其较其他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试图采用这一理论方法对涉南海问题国家的立场文件进行研究。由于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的演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这两个国家的南海问题官方声明作为语料,识别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来建立中美两个语料库。本文通过对两国概念隐喻模式的分布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和比较其在官方文件中构建的国家形象和身份,以及挖掘出两国南海问题官方文件里特定隐喻选择背后的认知、语用和文化历史等因素。此外,为了揭示隐喻选择中隐藏的隐性意图和意识形态,本文还详细讨论了中国和美国官方声明中概念隐喻的分类、分布和语用功能。本研究经过对两个语料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如下发现:在中美两国的声明中都存在着七类隐喻,分别是宗教隐喻,建构隐喻,冲突隐喻,旅行隐喻,装置隐喻,家庭隐喻和防卫隐喻。其中,冲突隐喻和宗教隐喻在中美两国语料库中分别占41%和50%;建筑隐喻在美方语料库中占比为1.40%,旅程隐喻为1.3%,在中方语料库中分别占7.6%和1.5%;空间隐喻等其他类别只存在于美方语料库中,而关系隐喻和植物隐喻只能在中方语料中找到且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这些隐喻选择的差异构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形象和身份。通过冲突隐喻和宗教隐喻,表明中美两国政府都在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展示了自己维护在南海地区利益和权利的决心。建设隐喻和旅游隐喻表明,美国和中国都尊重包括《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内的国际法律,并积极承担起保护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南海问题上的双边或多边关系的责任。在中方语料中,植物隐喻被用来鼓励人们保持耐心,为南海问题的光明未来做出不懈的努力。同时,关系隐喻表明,中国愿意与南海地区国家和地区维持和平与开展合作。本研究还揭示了概念隐喻选择背后的认知和语用动机。由于不同的认知方式、意识形态和文化,导致中美两方在概念隐喻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本研究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从理论上再次证明了批判隐喻分析在探究政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适用性,并揭示了语篇背后的政治意图。其实践意义在于揭示了中美两国涉南海问题声明中国家身份和形象构建的异同点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南海问题的实质。然而,由于语料选取和分析方法的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