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加速成长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面对来自学习、恋爱和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如果学生采用了不适当的应对方式,使负面影响急剧扩大,带来消极的心理体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损害身心,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生采取并形成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从而使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怎样的心理干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以往的研究多侧重在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上,为数不多的应对干预研究也都是以意识层面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的,干预模式单一,因此本研究试图先通过大样本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再通过具体的实验干预(团体催眠干预、一般团体干预),比较意识层面的团体辅导与无意识层面的催眠团体辅导的治疗效果,并就哪一种干预更佳作进一步探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应对方式干预活动提供实践依据。在本研究范围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占51%,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占49%;(2)大学生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选用求助的应对方式;本科院校的学生与大专院校的学生相比,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本科院校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这一应对方式;(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解决问题、自责两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幻想、退避、合理化三个因子上也存在差异,即独生子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而非独生子女倾向于选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城镇组的学生与农村组的学生相比更容易选择幻想的应对方式;(4)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与三、四年级大学生相比更多地使用自责应对方式,其他维度上年级差异不显著。应对方式呈现年级变化曲线,即出现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增,不成熟应对方式递减的趋势,但毕业班的大学生又出现成熟应对方式下降,不成熟应对方式上升的态势;(5)实验组团体催眠干预之前应对方式各因子与对照组无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组所有因子都得到改善,对照组部分因子得到改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团体催眠组比一般团体心理干预组的干预效果更显著。(6)三个月后的追踪测查,实验组仍然具有良好的愈后效果,而对照组追踪后测虽然与对照组后测没有差异,但整体出现成熟应对方式应用下降、不成熟应对方式应用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