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求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最佳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确诊急性急性STEMI并且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给药组(简称冠脉组,n=32)和静脉给药组(简称静脉组n=30),冠脉应组于手术时支架植入前经指引导管冠脉内缓慢推注负荷计量(10μg/kg)盐酸替罗非班在3分钟内推注完毕,静脉组于支架植入前经外周静脉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μg/kg于5分钟内推注完毕。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1h、2h、24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储存于-80。C超低温冰箱中,择期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并对同一时间段的IL-6及sCD40L水平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术后2小时时ST段回落(STR)发生率,术后7天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冠脉组和静脉组术后1月及6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器官血运重建),记录随访结束时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并发症发病率。(本研究为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编号1506RJZA249,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结果:冠脉组与静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成功植入支架后,冠脉组达到TIMI血流3级的患者人数与静脉组组间差异较小,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93.8%vs 90.0%,p>0.05);给予替罗非班后两组患者血浆IL-6及sCD40L水平明显下降,术后2h时,冠脉组IL-6水平较静脉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65±5.19 vs 56.43±5.08,p<0.05),术后24h时,冠脉组IL-6水平较静脉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48±5.11 vs 45.53±5.33,p<0.01);术后24h时,冠脉组sCD40L水平较静脉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0.21 vs 2.29±0.22,p<0.01)。住院期间临床预后:术后2h时STR发生率冠脉组较静脉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9%vs 73.3%,p<0.05);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值冠脉组大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8±0.05 vs 0.53±0.06,p<0.05);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无1人失访,随访30天时MACEs事件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 6.7%,p>0.05);随访6个月时结果发现冠脉组和静脉组相比MACEs事件总发生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vs 23.3%,p<0.05);同时两组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9.4%vs6.7%,p>0.05)和出血事件发生率(9.4%vs 3.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减轻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恢复心肌再灌注和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PCI术后6个月时的临床预后,同时并未发现会引起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因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