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叶类脂主要包括烃类、聚戊烯醇类、萜烯醇类、甾醇类等化合物,聚戊烯醇类脂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肝细胞再生、抑制癌细胞转移等生物活性,是生物体糖蛋白生物合成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有关银杏叶活性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萜内酯等方面,而具有生理活性的类脂化合物研究与开发很少。本文系统开展银杏叶类脂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和制备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进一步评价银杏叶类脂抑菌和抗氧化生物活性,为银杏叶资源生物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为促进银杏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应用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溶剂提取,皂化等方法制备银杏叶类脂成分,再利用冷冻以及分子蒸馏得到结晶物,轻馏分和重馏分部位,并结合多种色谱技术首次对其各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对类脂轻馏分进行Py-GC-MS分析,结果:裂解后化合物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约为23%;长链醇(酮、酯)及二萜类化合物含量约为47%;烷基酚、甾体类化合物含量约为30%;从银杏叶类脂成分的结晶物、分子蒸馏轻馏分和重馏分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单体化合物,其中β-谷甾醇乙酯、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正十一烷、β-石竹烯、异植物醇、橙花叔醇、芳樟醇和松油醇是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对聚戊烯醇α-终端单元的-OH基团进行化学结构修饰:通过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得到聚戊烯基乙酸酯(GPA),得率为91%;利用格氏试剂合成正戊基溴化镁作为中间体,与聚戊烯醇偶合反应合成正戊烷基聚戊烯(GAP),得率为90%;利用格氏试剂合成(R)-4-苄氧基-2-甲基-1-丁基溴化镁作为中间体,与聚戊烯醇偶合反应合成聚戊烯基-3-异戊基苄醚(GPB),得率为86%;利用三氯氧磷作为磷酰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将聚戊烯醇磷酰化为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GPD),得率为90%;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GPD)经过碱水解生成聚戊烯基单磷酸酯,继而经过无机碱成盐为聚戊烯基磷酸酯二钠盐(GPP),得率为79%。利用光谱学对以上5种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滤纸片法测定样品抑菌圈值,确定MIC、MBC、MFC值和FIC值等指标,首次考察了银杏叶聚戊烯醇和15种类脂成分以及5种聚戊烯醇衍生物对5种不同菌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及协同作用。橙花叔醇对4种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芳樟醇对黑曲霉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当β-石竹烯与银杏叶聚戊烯醇质量百分比为43.4:56.58时,抗枯草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最佳;当异植物醇与银杏叶聚戊烯醇质量百分比为38.19:61.81时,抗沙门氏菌协同作用最佳。聚戊烯醇衍生物中GPD对5种菌种的抑菌活性最强,银杏叶聚戊烯醇与GPP质量百比为62.59:37.41时,抗沙门氏菌协同作用最佳。通过柱层析分离,对银杏叶类脂分子蒸馏轻、重集分分别梯度洗脱,得到不同极性集分;利用DPPH、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法,结合Sigmoidal拟合曲线法计算不同极性集分的IC50,首次评价了类脂不同极性集分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轻馏分中集分2(95%石油醚/5%乙酸乙酯部位)在轻馏分各组中对四种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最强,重馏分中集分5(60%石油醚/40%乙酸乙酯部位)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