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来源 :昆明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1gA、1gG、1gM、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动态变化观察,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组术前及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及肝素管内,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及补体(1gA、1gG、1gM、C3、C4)。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1gA、1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4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4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A组术后第1、3天CD3、CD4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CD3、CD4上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A、B两组CD3、CD4、CD4/CD8均降低,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B两组CD3、CD4、CD4/CD8明显上升至正常。C组CD3、CD4、CD8明显下降,与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术后第一天IgA、IgM、IgG,C3、C4均低,可能与血液稀释,术中丢失,补体消耗有关。手术对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明显,术后1、3天抑制明显,7天明显上升至正常。可能与手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T淋巴细胞凋亡、树突细胞凋亡及传递免疫信息功能障碍等有关。对于术后脓毒症不伴器官功能障碍者对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不大。其变化与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一致。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正>进入20世纪90年代,恐怖主义日益成为更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各种手段残忍、后果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不断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恐怖主义更是异常猖獗,恐怖事件
会议
介绍了螺纹非接触光电测试系统中步进电机闭环细分控制系统的设计,并结合系统要求对抗干扰性和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文中对步进电机的特性与系统的性能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在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因四肢皮肤发硬、下肢结节8年,伴溃烂、疼痛6个月,于2013年9月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下肢皮肤出现肿胀、渗出,小腿出现2个无痛性结节,在外院
背景与目的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 scar)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它们是创伤修复过程中组织过度纤维化的表现,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
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5轴试验台的性能特点。介绍了试验台整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测控系统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最后利用该5轴转向试验台进行基本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
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与核心区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规模经
目的:为比较曲马多与利多卡因在全身麻醉拔管期对于拔管反应的影响,为麻醉过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本实验选择ASAI-II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
目的:测量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顶点的高度,以指导颈前路手术钢板的固定。方法:防腐男尸14具,从寰枕关节及颈7胸1椎间隙分离,常规拍摄标本的正侧位片,剔除周围软组织,共得到
【背景与目的】梗阻性黄疸(OJ)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常并发感染并死于败血症,提示OJ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作为机体重要防御体系——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成员的枯否细胞(Kupff
目的:栀子豉汤为《伤寒论》治疗“虚烦”而又“心中懊恼”的名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淡豆豉均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关于栀子豉汤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