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空白模型组)、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动脉移植组)、D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门静脉移植组)。用四氯化碳分析纯与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取健康SD大鼠骨髓,使用Percoll液离心分离,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然后通过2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术后2周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检测包括血清透明质酸酶(HA)、血清Ⅳ型胶原(CⅣ)、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等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结果:通过2种途径移植BMSCs到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2周后发现接受移植组模型大鼠的肝脏组织镜下表现以及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四项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减轻(P<0.05)。2移植途径不同组的大鼠相关指标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四项等生化指标则肝动脉途径移植组要略好于门静脉途径移植组(P<0.05)。结论:肝硬化模型大鼠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周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动脉途径移植组的指标要略好于门静脉途径移植组,结合临床,应作为首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