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Lucas在三十多年前指出,唯一能让经济学家做实验的地方就是经济模型,没有先验理论和微观实证可以代替模型政策实验,而DSGE模型的产生正给宏观经济学界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于政策分析的工具,同时也在政策评价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以真实商业周期模型(RBC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典型危机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中引入了名义摩擦,打破了RBC模型的货币政策无效论,从此DSGE模型受到了宏观经济学界的广泛追捧。正当新凯恩斯DSGE模型成为宏观理论界的主流模型之际,起源于美国的次债危机爆发并快速席卷全球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经济的剧烈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时,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由于没有预测到金融危机,也没有为应对危机提供有益的政策指导,因而,该理论模型遭受到了强烈的批判。随着人们逐渐从金融危机恐慌中平复下来,学术界开始深入反思危机前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研究框架的不足。时至今日,虽然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宏观经济学改变的争论仍处于火热阶段,但似乎大部分学者都同意应当考虑对基准模型的重构,鉴于金融问题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模型中融入金融因素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无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消费者,过度的债务积累经常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后有关如何在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的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对于理论模型的重构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主要表现在这些模型可以对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重构后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还是基准新凯恩斯DSGE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时,得到的价格粘性参数值与微观实证得到的价格粘性程度相去甚远。在使用基准新凯恩斯DSGE模型拟合实际通货膨胀动态时,通过贝叶斯估计会得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粘性参数值。这是因为具有高价格粘性的模型会推导出一条平滑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完美拟合现实的通货膨胀动态。然而,很多微观经济研究人员通过实际价格数据研究发现,价格粘性虽然存在,但并非如此之高。那么,这种问题是否意味着新凯恩斯DSGE模型忽略了影响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如果用这些与现实经济相去甚远的理论模型来分析外生随机冲击对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难免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基准新凯恩斯DSGE模型拓展为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使用最优化方法推导出最终品通货膨胀方程和中间品通货膨胀方程。其中,最终品通货膨胀方程虽然也会受到边际成本变化的影响,但从第三章中推倒出的边际成本方程可以看到,该变量会受到中间品价格(PPI)变动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品通货膨胀。而基准新凯恩斯模型中边际成本方程并不能体现中间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这种对基准新凯恩斯模型拓展的做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不仅如此,本文在模型中还使用中间品价格冲击代替了最终品价格冲击,当中间品价格冲击发生时,会通过影响最终品的成本进而影响最终品价格,而最终品价格冲击则是直接作用于最终品价格,不会反应改冲击对成本的影响,因而,这种替换会对模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价格传导机制。与此同时,为了分析金融因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在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了金融加速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鉴于标准新凯恩斯DSGE模型存在的问题,可以想象运用这些模型所做的政策分析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使用多阶段新凯恩斯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以及各种政策手段的实施效果也成为本文所构建的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随着我国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整体特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我国还在不断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改革。所有这些政策与方针的改变都使得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变得越来越不明显,换句话说,在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已开始渐渐失去色彩,我国央行一直以来使用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其效力已经受到削弱,不仅如此,其政策执行的效果也已经开始弱化。因此,何种货币政策规则更加适用于我国的特殊情况成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本文的主体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危机前、后新凯恩斯DSGE的发展、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围绕新凯恩斯DSGE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建模分析。首先从一个简单的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开始,从估计得到的价格粘性程度以及解释通货膨胀动态表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本文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第三部分,本文在一个包含了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多阶段新凯恩斯扩展模型中,讨论了金融摩擦对通货膨胀动态及实体经济的影响。第四部分基于扩展后的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目前应采取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还是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当前新冠状病毒肆虐使得我国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许多企业停工待产,利用模型分析何种货币政策规则可以更快的恢复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中间品价格也会对货币政策做出反映,且中间品价格会通过影响边际成本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应该同时钉住CPI通胀率和PPI通胀率的影响,并认为仅仅盯住CPI通胀率而忽略货币政策对PPI通胀率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调控不当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1)基于多阶段新凯恩斯DSGE模型估计得到的价格粘性程度与微观实证的研究结果近乎一致,这意味着多阶段模型不需要很高的价格粘性也可以很好的拟合实际通货膨胀动态,这一结论与标准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结果迥然不同;(2)通过在模型中使用中间品价格冲击代替标准模型中的最终品价格冲击后,不论在模型中还是在实证结果中,都可以更好地捕捉到边际成本的变动,这也更符合价格传导规律。由于中间品价格冲击波动幅度很小,会使得边际成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同时钉住CPI通胀率和PPI通胀率的货币政策规则虽然会引起产出波动的小幅增加,但更有助于维持通货膨胀的稳定;(4)虽然现阶段由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以及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问题,我国还不适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保持通货膨胀稳定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潜在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上存在一个潜在的动态通货膨胀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且动态通货膨胀目标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5)由于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代理成本存在反经济周期的变化,从而放大了经济体对各种外生冲击的反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本文基于多阶段新凯恩斯模型对何种货币政策规则更加适用于我国进行了详细分析。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型的货币政策,我国中央银行采取数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混合型规则,虽然会引起产出水平的小幅度波动,但是可以更有效的达到稳定通货膨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