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硼烷水解放氢Pt基催化剂Pt-M(M-Ni,Co)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硼烷以其高的质量储氢密度成为当前储氢材料的焦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氨硼烷可以通过水解的方法释放出所含的氢,反应发生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并且反应的速率也随催化剂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是研究的热点。氨硼烷水解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要求活性高,粒径小,分散性好,稳定性高,而且成本低。Pt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催化水解反应,并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因此,改进Pt基催化剂的载体、组成、结构及合成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从Pt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组成和载体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了纳米合金PtxNi1-x(x=0,0.35,0.44,0.65,0.75,0.93)颗粒。利用XRD、SEM和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乳法可以有效控制产物粒径大小,所制各样品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合金程度高。当加入H2PtC16的量不同时,所制备的合金中Pt的含量不同,从而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t含量的PtxNil-x合金。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制备Pt-Ni合金,而且适用于其它Pt基合金催化剂的制备。   2.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核壳结构催化剂。用油酸做分散剂、乙二醇做还原剂,分别将Ni(Ac)2,Co(At)2还原成Ni、Co单质,然后再沉积Pt,从而形成Nil-x@Ptx、Col-x@Ptx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当加入H2PtC16的量不同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t壳的Nil-x@Ptx纳米粒子(x=0.32,0.43,0.60,0.67,和0.80)和Col-x@Ptx纳米粒子(x=0.33,0.43,0.60,0.68,0.82)催化剂。两步法制备核壳结构,操作简单,反应可控性强,制备的产物纯度较高,产量较多,对于其他纳米核壳材料的制备具有借鉴意义。   3.用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了Nil-x@Ptx和Col_x@Ptx/C纳米催化剂,Nil-x@Ptx和Col-@Ptx负载量为30wt%。碳负载可以更好的分散活性组分,形成分散均匀,颗粒粒径均一的催化剂。催化剂更多的接触氨硼烷和水分子,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   4.氨硼烷水解反应机理研究。在Ni-x@Ptx/C纳米粒子(负载量为30wt%)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过程中,氨硼烷水解反应是B-N和B-H键断裂,B元素由NH3BH3中的B-N和B-H键合转变为B02-中B-O键合,逐渐形成B--O键的过程。反应的关键步骤是形成氢-催化剂反应中间态,所以催化剂的设计应该从容易形成这个中间态来考虑。氨硼烷水解反应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解释放氢过程,从而有助于设计更优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干部监督思想 ,均强调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行监督 ,且要有一定的制度 ,并使之与纪律处分结合起来。邓小平和江泽民还强调干部监督要
瑞秋·怀特瑞德1963年出生于伦敦。她曾先后在布莱顿理工学院和斯莱德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怀特瑞德的《房子》于1993年秋天完成,于1994年1月拆除。《房子》是伦敦东区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一氧化碳作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其他石化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寻找低廉、高效的催化剂,低温
细胞核内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已成为当前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其表达的差异对细胞分化具有重要调控影响,与十几种肿瘤的产生密切联系。然
反应机理是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当前大多数物理有机化学理论都是在简单一步反应机理基础之上建立的。Vernon Parker教授在对一系列基础有机化学反应进行非稳态动力学
本文针对SiO2纳米粒子在毛细管电泳中作为准固定相的研究现状,使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粒径大约为60nm的表面键合有不同官能团的SiO2纳米粒子,并将合成的材料作为电泳缓冲溶
新型色谱固定相是近代色谱分离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先进的合成方法是得到不同功能分离材料的必要手段。为了发展可以应用于生物样品高效手性分离的色谱固定相,本论文进行了以原子
人类社会前进的航船已经驶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滚滚而来的浪潮,站在领导舞台上的各级领导者,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面临什么样的压力,社会公众将提出哪些期望,领导者
当前已经是一个全球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高度膨胀发展的时代社会中,媒体时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
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保护药物不受胃液中酸性物质(pH l.4)和各种酶的破坏,顺利进入肠道后通过跨膜转运到细胞内部或者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起到相应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