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也使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陷入了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认为应以“和”为诉求,从孔子思想中寻找“和”的元素。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目的,从孔子“和”思想中发掘出构建和谐社会元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在发掘孔子“和”思想的过程,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着重从四个部分论述,并把上述这种研究方法融会贯通。第一部分,孔子“和”的理论基础。论述在孔子之前,人们对“和”的认识。第一是饮食之和;第二是五味调和;第三是声音相和。认为“和”是“以他平他”,“他”指矛盾对立的诸方面、诸要素,“平”指诸方面、诸要素的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是众多不同事物的协调、平衡。“以他平他”进一步发展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成、相济的两种关系。第二部分,孔子“和”的具体内容。孔子在论“和”的精神,“和”的价值时,继承了前贤“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相成相济”的思想,但又有了发挥和升华。孔子讲“和”,是先讲个人心性之和,然后再往外推,由己及人,从小到大,渐次推到人际之“和”、家国之“和”、人类之“和”、天人之“和”等,着重论述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等,同时又从人类社会谈到人与自然,把人类社会与人类生活所依托的宇宙结合起来、贯穿起来,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看待,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第三部分,孔子“和”的内涵实质。认为“和”的内涵实质是一种均衡状态。“和”,即均衡与协调,其范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到邦国分争,小至内心冲突,“和”无不被视为主要解决之方。“和”,均衡与协调,其范围还涉及宇宙本原或“天人关系”。第四部分,孔子“和”的实现原则。从四个方面论述:其一,人与己之和的实现原则;其二,人与人之和的实现原则;其三,人与社会之和的实现原则;其四,人与自然之和的实现原则。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应深入把握孔子“和”的思想,阐释其现代科学价值,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