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持续拉大对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冲击。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1%、综合知识能力指数只相当于东部的35%。东西部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本质。作为一类十分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对其实行优化配置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中央部署,200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下发,确定在东西部“一帮一”对接的关系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省和直辖市分别对口支援内蒙古、甘肃、云南、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青海和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单列市直接支援贵州省。2001年6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要求东部地区学校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以资金支持、师资培训与交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联合办学等各种形式或手段,大力支援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之后,又推出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院校等专门项目,涉及到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项规模宏大而且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作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之一,能否使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下简称对口支援计划)这项伟大工程顺利实施,把东部地区省市对口支援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工作重点,合理有效配置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建立高效的教育对口支援运行机制,这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而且应该在实践中给予回答。但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样大的一项研究,绝非易事,从实践上看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一样,甚至差别很大。所以,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对之进行探讨和研究,即对某个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学校进行研究,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我们未来的对口支援实践需要不失为一种良策。本文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为支点,以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仅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突破口,从总体状况、财政投入状况、学生状况、教师结构、建筑状况、藏书量状况和高等院校在全国的实力状况等方面,对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旨在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一些思考依据,为新疆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