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协作知识整合中认知冲突调节支架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线协作学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在线协作学习的设计与组织。协作知识整合为在线协作学习提供了明确的过程架构与目标指向,能够引导学习者进行观点交互,实现个人认知发展与群体认知收敛。认知冲突是推动协作知识整合进程的核心驱动力,能够刺激个体重新审视与调整观点,驱动群体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然而,学习者常以不恰当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现有研究常以交流规则与协作对话脚本来支持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但适应性与有效性不足。而调节学习理论认为,调节是学习者对协作学习中问题与障碍的应变方式,从调节学习的视角,设计调节支架支持学习者监控在线协作知识整合中的认知冲突并进行适应性调节,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已有调节支架研究关注协作对话问题、情感动机问题等,少有研究聚焦如何调节认知冲突。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如何设计调节支架以促进学习者解决在线协作知识整合中的认知冲突?”,包括以下三个子问题:1.在线协作知识整合中认知冲突调节支架的设计框架、原则与策略是什么?2.如何基于上述设计框架、原则与策略迭代调节支架?3.学习者使用调节支架后,是否改善了认知冲突的解决过程与解决后效(即协作知识整合水平)?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以华东地区某高校59名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基于协作知识整合教学法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为课程情境,以企业微信、石墨文档为在线学习平台,探究以下三项研究内容:调节支架初始设计框架构建、调节支架实施迭代与调节支架效果总结性评价。在初始设计框架构建阶段,从理论上剖析了认知冲突驱动协作知识整合需满足的条件、协作知识整合中认知冲突调节的过程,以此生成所需调节支架的类型;运用访谈法调查了学习者在线协作知识整合中调节认知冲突时的问题与最近发展区,以此得出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在实施迭代阶段,依托课程开展设计与实施,运用课堂观察与访谈法获取分析学习者使用调节支架时的问题与反馈;收集所有小组协作对话的全过程音频与文本,分析认知冲突解决过程(冲突解决网络、冲突解决方式频率、冲突解决行为序列);收集所有个人与小组的阶段性作业,分析认知冲突解决后效(协作知识整合水平),以这三方面为依据对调节支架进行迭代,最终凝练出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在效果总结性评价阶段,首先从整体上对比三轮调节支架实施时的认知冲突解决过程与解决后效,其次分析学习者使用每种调节支架后的表现,总结每种调节支架的具体应用效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调节支架的设计取决于协作知识整合中的认知冲突调节过程及最近发展区,调节过程包括冲突注意、冲突监控、冲突消解与冲突反思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调节支架类型。第二,调节支架的设计需考虑提供时机、设计原则与策略以及实施形式。其中,冲突注意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是引导协作成员析出认知准备,注意先验观点中的认知冲突;冲突监控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是结合对认知冲突的主客观评估,引导协作成员进行监控。冲突消解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是支持协作成员基于认知冲突解决过程来应用适应性的冲突解决策略。冲突反思调节支架的设计原则是支持协作成员反思认知冲突解决过程与结果。第三,调节支架的实施能够改善协作小组的认知冲突解决过程与后效。在认知冲突解决过程上,各小组冲突解决时的参与度、均衡性逐轮显著上升;表现出的回避、强制、迁就等不恰当的冲突解决方式频率逐轮显著下降,整合型冲突解决方式频率逐轮显著上升;表现出的不恰当冲突解决行为子序列不断减少,较为恰当的冲突解决行为子序列不断增多。在认知冲突解决后效上,个人与小组知识整合水平逐轮提升,但不具有显著性。
其他文献
作为美国城市暴露小说的奠基之作,《贵格会市》(1842年,又名《僧侣殿里的僧侣》)是乔治·利帕德最为人知的小说。本文借助空间理论中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概念,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了利帕德对19世纪上半叶美国种种社会问题的反思,探讨了利帕德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对社会改革的思考。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利帕德的生平、文学成就、《贵格会市》的主要情节、国内外学者对利帕德和《贵格
表意是人们交流的方式,意义是人类本质的追求。传统的建构理论将材料作为没有情感的结构实体而落入到技术主义的偏执中,致使材料与空间失衡,人与日常生活联系断裂。弗兰姆普敦强调诗意的建构,重视技术,渴求意义。竹材不仅是构建空间的实体要素,也是作为信息与情感的符号载体向使用者“传情达意”。竹材具有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优势属性,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充分利用竹材的材料属性与文化属性,将竹合理地、创新性地运
明清两代作为我国传统版画的鼎盛和衰落时期,期间诞生了大量精彩的版画作品。尤其在明代,民间版画的创作热情达到了顶峰。清代由于皇家管控,民间版画因此一蹶不振,唯宫廷版画略有进益。如此背景下诞生的《山海经》版画作品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本文选取图像中描绘较多的神祇这一形象加以探究。《山海经》本身就集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种学科价值于一体,文本内容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就其版画作品而言唯有马倡仪先生做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化、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思想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崇高理想的精神追求。从价值主体的研究视角看,红色文化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有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价值功能。国家作为拥有相同文化观的社会共同体,是红色文化实现价值的最大主体。红色文化
文化现象伴随人类活动而发生,乐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记录了各朝人们生活景象和社会活动,同时影响了当今音乐舞蹈艺术领域的发展。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各具特色的吴地乐舞文化与中原乐舞文化中,文化之间通过交融衍生出一种“共生”关系,本文将共生理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基本三要素进行运用并贯穿全文,希望通过创新式的研究,探寻吴地乐舞文化与中原乐舞文化的“共生”关系。第一章,根据文献资
爱尔兰裔英国作家克莱夫·斯台普斯·路易斯(1898-1963)不仅是位见解独特的文学批评家、忠诚的基督传教士,更是一位颇具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闻名世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探索仍处于青涩状态:国内研究大多深钻于其基督教内涵;国外研究涉猎范围甚广,常以经典理论探讨小说的内涵与创作手法。本文将运用认知诗学中的“文本世界”理论,探讨该小说的文本世界建构
17-19世纪时期法国经历了频繁的政权更迭和思潮冲击,油画艺术逐渐成为主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且发展繁盛。油画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艺术形象随着政权变更、性别观念和审美要求的变迁等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女性艺术形象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面貌,不仅展现出三个世纪内不断流转的艺术观念而且也折射出不同社会环境下性别观念的变化。本文第一章对女性艺术形象进行溯源,追溯了从原始时期至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艺术形象
裙装是人类发展最初期的服装款式之一,也是服装设计中最常见的服装类别。现代服装的发展与西方服装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而在西方服装史中,20世纪中期的欧洲服装在西方服装史中居于领先地位。20世纪中期既是高级时装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以高级时装为主要业务的设计师品牌创立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研究20世纪中期欧洲设计师品牌的裙装造型设计特征,一方面对认知和研究欧洲的服装造型特征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另一方面有助
近代无锡乃至江南1一带的崇尚奢侈风气,优越的区域位置所发展而来的经济条件,以及劳动人民因此创造出来的丰富的民俗活动与相关音乐,三者之间并非是绝对顺序的因果关系,而是互相依存的时空层面与空间层面上的等同互换,即无锡民俗音乐的繁荣绝非偶然而成,而是合乎区域音乐在历史发展上的共同规律性。尤其自十八世纪以来,无锡社会用乐环境整体体现出:用乐规模较大,用乐频率高,从事演乐人数多以及民间音乐文化繁荣的特点。我
情感的诞生和存在都来自于一个去了解世界并进行实践或理论活动的独立主体,情绪与情感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感知、行为和思维。唐纳德·诺曼提出了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并且受到广大设计师的学习和运用。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化应用(APP)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互联网产品的情感因素。与此同时,宠物社交、宠物配对在宠物经济背景下悄然萌芽,在倡导垂直社交的社会中,各类宠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