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角,是商王朝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开展科学发掘最早和最为持久的遗址之一。八十余年以来,在殷墟范围内,科学发掘有近万座墓葬,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器物数以万计,为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局限于出土数量庞大的陶器、青铜器等器物,对于殷墟地区所出现的仿铜陶礼器的研究尚没有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殷墟地区出土的仿铜陶礼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年代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墓葬的器物组合形式和纹饰特征,剖析其在殷墟四期阶段出现的原因,推测仿铜陶礼器的源流。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对仿铜陶礼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仿铜陶礼器是模仿铜礼器的陶礼器,简要介绍了殷墟仿铜陶礼器的发现情况与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需解决的问题。第二章,殷墟地区的仿铜陶礼器的类型学分析。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原理对各类仿铜陶礼器进行了分析,进而得知,仿铜陶鼎、簋、觚、爵、尊器型丰富,仿铜陶甗、斝、罍、卣、觯、盉器型相对单一。依据随葬陶器的形制特征推断仿铜陶礼器墓葬所处的年代应为殷墟文化四期。第三章,殷墟地区仿铜陶礼器组合研究。殷墟地区仿铜陶礼器墓葬,可以分为仿铜陶礼器组合和共存组合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鼎、簋、觚、爵为基本组合。同时期的铜礼器组合包含了部分仿铜陶礼器组合。鼎、簋、觚、爵、尊、觯、卣是贵族墓所常见的共存组合形式。墓主人均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自备礼器的能力,身份可能为贵族与自由民,其中部分随葬有兵器的墓主人可能兼有作战的任务。第四章,殷墟地区的仿铜陶礼器纹饰研究。仿铜陶礼器的纹饰主要为弦纹、网纹、三角纹、乳钉纹等几何纹饰。纹饰组合呈现出朴素简单的特征,与同时期的铜礼器纹饰组合特征相似。仿铜陶礼器简化兽面纹符合当时明器化的社会趋势。第五章,仿铜陶礼器出现的背景原因。受意识形态的限制和使用性质的制约,仿铜陶礼器在此阶段仅为容器。仿铜陶礼器在四期的大量出现,与铜礼器的搭配使用,这种转变是因为对“敬天”、“祖法”、“敬鬼神”等观念的动摇,同时又迎合了当时礼器明器化的趋势,引发了社会风尚的改变与祭祀形式的变化,采用陶礼器取代铜礼器和祭器的朴素化成为社会的一种现象。从礼制的角度讲,仿铜陶礼器就是铜礼器明器化的一种替代品,与铜礼器搭配使用,共同起到礼制意义。第六章,殷墟仿铜陶礼器的源流。仿铜陶礼器的萌芽应该在二里岗文化时期。在殷墟文化二、三期时,具有铜器特征陶礼器开始出现,其性质还仅是陶礼器。在殷墟四期时,转变为一支代替铜礼器用作陪葬的仿铜陶礼器,西周仿铜陶礼器继承了殷墟仿铜陶礼器的部分形制与使用方式,同时又予以发展,器类上扩充,数量上增加,形制上改变。第七章,特殊的仿铜白陶。殷墟白陶的形制绝大多数是沿袭陶器,少数与铜器相似。仿铜白陶无论从器型、纹饰还是作用意义都与四期仿铜陶礼器有区别,与之没有实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