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和智能化一直是科学工作者们的执着追求。在这种执着追求的大背景下,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智能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医院的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就是在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设计开发的。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即为学生入学体检提供了便利;也为校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体检工作提高了效率。校医院原有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C/S软件架构模式设计开发的,该架构模式需要在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中运行,整体性较强、不利于维护,并且其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与用户交互的表现方法有限。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采用当今流行的B/S软件架构模式设计开发的,B/S软件架构模式设计的应用系统只要能接入网络即可使用,并且B/S软件架构模式设计的软件易用性和可重用性也是相当不错的。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为两部分:基于C#语言的学生信息采集的Windows客户端和基于Java EE技术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基于C#语言的学生信息采集的Windows客户端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读取学生的居民二代身份证信息,并且通过调用接口将信息发送给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发送过来的信息查询学生信息,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在客户端界面上。如果学生是首次体检,那么客户端将为其提供注册服务;如果学生的相关信息显示不正确,校医院的医生可在客户端更改或删除不正确的学生信息,修改后正确的学生信息会被保存到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Java EE技术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B/S软件架构模式实现的,校医院的医生在Web浏览器上登录到该系统后,可根据相关条件查询、新增、修改和删除相应的学生体检信息,并且可以对自己需要的体检信息进行批量下载。该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前端使用轻量级的Bootstrap框架;后端使用Spring核心容器对项目的组件和依赖进行管理,SpringMVC作为该系统后端的MVC框架;持久层框架使用的是优秀的轻量级框架MyBatis。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必要性、具体实现及实用意义。同时,文中也详细地讲述了校医院原有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缺陷、本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架构选择、系统设计、模块实现,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系统测试等设计开发工作。目前,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不稳定、界面也不是很美观,笔者会继续完善基于Web的体检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使其更加稳定好用。
其他文献
TCP是当今网络中主要的传输协议,它采用了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四种算法,能满足IP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但是当出现多个数据包丢失时,由于TCP采用了累计确
目的:1.为了增强Fe3O4磁性纳米粒子(MNPs)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CS)和聚乙二醇(PEG)对Fe3O4粒子进行修饰,使得修饰后形成的高分子/磁性纳米粒子体系在用途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于肺穿刺活检前行CTP或常规CT扫描,其中CTP指导穿刺34例,常规CT
器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审美教育,蕴涵了很多音乐审美要素,包括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和亲和力等方面,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同时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DKK1的表达及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商品名:云克)对骨侵蚀的治疗作用,探讨云克治疗骨侵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
<正> 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信用卡透支风险也随之产生。透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适度地鼓励善意透支,有力地扼制恶意透支。1996年是业务规范年,又是管
<正>原告山西省方山县老传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传统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家家”商标,使用商品为酒(饮料)。商标局于2001年2月21日依法核准该商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而转基因食品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国内外舆论平台都曾引起激烈讨论。研究收集官方媒体微博、科技媒体微博及自媒体微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关于
生死问题构成人生的起点与终点。学界关于“生死问题”的研究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大陆学者段德智与郑晓江等分别基于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儒释道精神所做的关于“西方死亡哲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