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34株木耳属野生菌株进行栽培试验,共有14株野生木耳属菌株成功出耳,并在后续的栽培试验中性状稳定。对这14株木耳属野生菌株农艺性状和胞外酶活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优良菌株,为木耳属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种质资源,为生产提供优良菌株。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木耳属野生菌株农艺性状评价野生木耳属菌株的生育期在84-109d之间。其中生育期最长的是野生黑木耳菌株,为116d;其次为野生毛木耳菌株102d,紫木耳97d,生育期最短的是皱木耳,为84d。木耳属野生菌株子实体形状:朵型可分为三类,即菊花紧凑型、菊花舒展型和单片型;根据褶皱的多少或有无可分四类,皱木耳最多,毛木耳次之,紫木耳一般,黑木耳最少;颜色共分为四类,黑木耳为黑色、毛木耳深褐色、皱木耳为浅褐色、紫木耳为淡紫色。木耳属野生菌株子实体的大小:黑木耳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小,且耳片较薄;紫木耳野生菌株的子实体大小中等,且耳片较厚;皱木耳野生菌株的子实体大小中等,但耳片较薄;毛木耳野生菌株的子实体的大小和薄厚差别较大。木耳属野生菌株产量:皱木耳野生菌株产量最高,紫木耳野生菌株产量较高,毛木耳野生菌株产量较低,黑木耳野生菌株产量最低。皱木耳野生菌株AD04的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耳6.2kg。毛木耳野生菌株AP08的产量最低,100kg干料可产耳4.1kg。木耳属野生菌株产量泡发度:产量最高的野生皱木耳菌株AD04的泡发度最小,野生黑木耳菌株和野生紫木耳菌株的泡发度较小,野生毛木耳菌株泡发度较大。野生毛木耳菌株AP09泡发度最大,达到14.032。(2)木耳属野生菌株胞外酶评价不同生育期、不同栽培料配方对胞外酶活性影响不同,但酶活性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羧甲基纤维素酶在菌丝生长初期酶活均在20U以下;在菌丝满袋阶段和原基形成初期变化不大,并且酶活性较低;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和采收期羧甲基纤维素酶变化较大,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并在子实体成熟期酶活性达到峰位。滤纸纤维索酶活性在菌丝生长初始阶段极低,且在菌丝满袋期变化较小;在原基形成期、子实体生长期和采收期酶活变化较大,酶活急剧增大;并在采收期达到最高峰值。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是先高后低,呈不对称的抛物线型。漆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期间和原基产生期逐渐升高,并且在原基产生期达到最高峰值,原基产生后开始大幅下降,在子实体采收期变化较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很相似。都呈现出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但不同的是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在菌丝满袋时达到最高峰值,然后开始逐渐降低,并在子实体采收期急剧下降。皱木耳野生菌株AD04胞外酶活性供试菌株中最高,且木屑培养料的处理高于玉米芯培养料的处理。(3)筛选出1个皱木耳、2个毛木耳、2个紫木耳优良菌株通过栽培试验,对已驯化菌株的生育期、产量和商品性状等观测记录,最后进行比对,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菌株共5个,即1个皱木耳(AD04)、2个毛木耳(AP03、AP09)、2个紫木耳(AS06、AS07)优良菌株,这些菌株开发成为优良品种的潜力较大。其它供试菌株将作为遗传育种材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