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语言学选取少量的调查条目,对较多的地点进行语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语言地图,结合文献材料,对语言进行地理分类和历史比较,结合非语言因素解释语言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的原因,探索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对吴语处州(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区)方言进行调查和研究。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概说。简要介绍处州概况,处州方言及其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目的、材料、方法和过程。 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一,对处州方言进行地理分类,二,运用地理上的共时分布分析处州方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三,运用非语言因素解释处州方言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的原因,探索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本文材料大都出自笔者的田野调查,部分来自他人的调查。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本文运用方言地图,采用描写和比较的方法对处州方言进行地理语言学研究。 第二章,处州方言的地理分类。对本文所绘制的近90幅方言地图进行筛选,确定了用于地理分类的28个鉴别词。有些词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同言线。我们把它们叫做绝对鉴别词;有些词具有相近的同言线,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鉴别词。根据鉴别词,绘制同言线束图,并结合方言之间的亲和度,对处州方言进行地理分类(划片)。处州方言可划分为东片、西片和东北片。 地理分类是共时分类。根据处州方言同言线束的走向和特点,我们归纳出主同言线束和次同言线束。结合非语言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主同言线束反映了“现在”的划片结果,次同言线束则反映了“过去”或者“将来”的划片情况。地理分类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分类。 此外,我们对历次的划片标准和结果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处州方言的历史比较。包括语音比较和词汇比较。 语音比较。各地方言的语音演变轨迹和速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差异。共时差异反映了历时演变过程。具体以“非敷奉”母和“豪肴”韵为例,讨论语音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之间的关系。 非敷奉母在处州各地方言中的演变轨迹不一致。从共时平面看,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叠置。第一种是[p p~h b]和[f f v]的叠置,第二种是[p p~h b]、[p~h p~h b]和[f f v]的叠置。另外,非敷奉母在处州各地方言中的演变速度不一致,表现为今读重唇([p p~h b])的残存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处州西部和南部地区保存读重唇([p p~h b])的字比东部和北部地区多。 豪肴韵在处州各地方言中的分合情况不一致。部分地卜豪肴三韵基本上能够区别,但存在音侦上的差异。人部分地区豪肴:韵基本!_不能区别,只有个别字因保存较早层次的语音特点而表现出曾经相分的情况。处州各地力一言都存在着豪肴韵不同历史层次的共时心置状态。 词乳比较。以“爸爸(面称)”和“蜘蛛”为例,从地理分布的共时平面出发,参考历史文献,对它们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分析。 词汇的历史演变是词的各种形态相互竞争的过程,它既是同一词根的各种变体的演变,也是不同词根的地理竞争。由同一词根演变出来的各种变体,往往是语音上的差异,或者是词缀上的变化。至于不同词根在地理竞争中,哪一种词根能够取胜,往往取决于非语言因素,比如行政区划、人口迁移、宗教迷信等。当然,有些词的演变可能是源于一种创新,并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 此外,本章还讨论了地理语言学对确定方言本字的作用。 第四章,非语言因素与处州方言的分布和演变。影响方言分布和演变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行政区划、地貌地缘、政治经济、传媒教育、文化心理等。 行政区划及其历史变更对方言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处州行政区划的历史变更与处州方言的分布格局有着儿乎是“因”和“果”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方言的演变进程。处州(特别是西部和南部)方言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词。处州西部和南部因崎岖险峻的自然地形地貌而导致的闭塞交通,对维持方言的存古性起到了重要的天然保护屏障的作用。另外,地缘关系也会对方言的演变产生影响。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方言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以丽水城关话为例,自隋朝建州设县以来,丽水城关镇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是处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代数以万计的入迁居民,对丽水城关及其周边方言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建国后传媒教育手段的不断改善,对方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正在进行中的语言变化,与传媒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 禁忌、宗教、迷信、认知等文化心理因素,对语言的分布和演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冈禁忌而改称,因宗教迷信而随流,因认知心理而创新,等等,都是文化心理因素造成的。 非语言因素并不是同时、同质、同量地对语言产生影响,而是表现为不同时、不同质、不同量。正是这些不同时、不同质、不同最的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才使语言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表现得如此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