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双侧面部代表区针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对于面神经炎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来自门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取一般基础治疗,如激素治疗、维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是以基础治疗为前提并配合采用传统的面部局部针刺;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双侧面部运动代表区。每日1次,1次30分钟,治疗6天后休息1天此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为主要疗效指标,H-B量表计分法为次要疗效指标。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1.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2组治疗前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面部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2.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2组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治疗前2组面部残疾指数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说明治疗组疗后面部残疾指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内疗后的评分均较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说明2种方法对急性期面神经炎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H-B量表计分法:组间比较:2组治疗前各项及总的计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鼻前庭活动、鼻唇沟、味觉、听觉、耳后压痛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额纹、眼裂、闭眼、示齿口角歪斜、鼓腮、总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听觉方面,2组疗后较疗前均无明显差异,其余9项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将2组的上部面肌体征(额纹、眼裂、闭眼)总分与下部面肌体征(鼻前庭活动、鼻唇沟、示齿口角歪斜、鼓腮)做比较。2组治疗前的上、下部面肌体征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上、下部面肌体征总分改变均好于对照组。2组内治疗后的上、下部面肌体征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4.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两组最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双侧面部代表区针刺能够较显著地改善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眼睑闭合不全、抬眉不利等上部面肌体征。2.双侧面部代表区针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较单纯的面部针刺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