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资源和其他生物资源一样,有很大的价值,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是可以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有四个特点:种类丰富、特有种多、濒危珍稀种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多。这些特点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我国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历史悠久,但传统的野生动物利用方式多采取掠夺式地利用,导致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物种变得珍稀,或濒临灭绝。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使野生动物产业与世界接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将合理开发野生动物资源列为重要内容之一。野生动物资源开发有其独特的特点,合理开发将可持续利用,不合理开发将导致资源枯竭或灭绝,因此开发利用必须在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野生动物的价值构成分析是进行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本论文采用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应由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备选价值、存在价值、遗产价值等5个部分构成。但具体的野生动物物种的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3个部分,直接价值包括动物的肉用价值、药用价值、皮羽用价值等,可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可以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法)进行评估。以东北虎为例,进行了野生动物物种价值的评估,结果东北虎个体的总价值达125.40万元。 野生动物资源能否被利用与多个因素有关,通过野生动物物种生物学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物种分布范围)、濒危及保护程度、物种驯养繁殖状况等多个因素,综合判定该物种可利用指数,从而得出该物种能否被开发利用,利用的范围有多大,能否进行利用。以雉鸡和野生丹顶鹤为例进行的综合可利用指数判定表明,雉鸡可开发利用,野生丹顶鹤目前还不能进行经济开发,但由于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已获成功,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丹顶鹤及其产品通过标记手段可以进行适当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产业结构不合理或不健全将严重阻碍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提出在现行的产业结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包括野生动物狩猎业、驯养繁殖业、经营加工业、流通销售业、拍卖业、租赁业及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新型产业结构,实现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产业对策。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野生动物、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多功能价值是当代国际上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的需求,开展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对促进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采用分级(国家级、省级等)管理和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划分管理,这类管理主要表现在每一个保护区的实验区都可以开发利用,不同保护区之间的价值差别没有得到体现,结果导致:一是对一些本来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自然保护区,构成了明显的政策束缚;二是由于无政策约束导致了一些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失控。本文提出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类管理(禁止利用类、限制利用类、利用类),并通过赋分来划分三类保护区,这将对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起到重要作用。 社区共管是发展社区经济,调动社区参与资源保护积极性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落后,仍采用“堡垒式、封闭式、排外式”的管理方法,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都很不利。生态旅游是非资源消耗性产业,如果设计合理,管理得当将对周边社区和保护区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