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梗死是因脑动脉闭塞所引起的脑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其在我国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随着发病人数逐年攀升,脑梗死逐渐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2]。缺血性脑梗死作为中老年群体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即使被治愈,仍有约40%的复发率,超过50%致残率和10%的死亡率[3]。每年我国约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其中缺血性脑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70%,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缺血性脑梗死的英文全称及缩写。因此对CIS有效及时的评估、诊断和分期对于CIS患者的治疗和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体现出水分子在组织中变化时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研究脑梗死患者细胞和分子水平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4],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aph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是其常用的参数;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种完全没有伤害的检查方法,它不需要注入造影剂就可以判断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化情况[5],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是其常用的参数。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一直都是研究热点,DTI和ASL成像可以用于CIS的诊断和分期中并具有重要意义,但DTI、ASL成像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统一。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DTI、ASL成像技术对CIS的诊断并及其分期进行研究。探讨DTI、ASL成像技术在CI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CIS患者共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2.36±9.79岁。超急性期脑梗死5例(发病<6h),急性期17例(6h3d)、亚急性期13例(310d)和慢性期脑梗死15例(>11d)[6]。纳入标准:1.有头晕、头痛、偏瘫、感觉障碍等一或多个临床症状并符合常规MRI脑梗死诊断标准;2.头颅磁共振显示梗死灶单侧受累;3.均为第一次发病并且具有明确的发病时间;4.没有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检查的过程中配合度良好;5.及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疾病的相关风险并让其自愿签下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有合并脑出血、肿瘤、血管畸形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2.磁共振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图像具有运动伪影(由2位医师共同观察患者各序列各层面,其中1位观察到伪影,则排除)[7]。分析并比较DTI、ASL参数与各组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梗死区FA值、ADC值和CBF值分别小于镜像健侧区FA值、ADC值和CBF值(P<0.05)。2.梗死区不同时期FA、ADC和rCBF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DC与FA、rCBF呈负相关,FA与rCBF呈正相关;FA、rCBF值在超急性期至慢性期呈逐渐下降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DTI和ASL各参数在缺血性脑梗死中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能在了解梗死灶血流灌注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诊断缺血性脑梗死并进行分期,并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