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革新,储能器件(EESCs)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指标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各项理论指标已难以满足当前设备对高比能、高功率的输出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其它新型负极材料。铌基氧化物,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可快速嵌脱锂离子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是极具前景的新一代负极材料,但过低的电子电导率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主要屏障,需要通过表面包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革新,储能器件(EESCs)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指标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各项理论指标已难以满足当前设备对高比能、高功率的输出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其它新型负极材料。铌基氧化物,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可快速嵌脱锂离子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是极具前景的新一代负极材料,但过低的电子电导率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主要屏障,需要通过表面包覆、材料纳米化处理及元素掺杂等方法改善其电子导电性。本文主要围绕铌基氧化物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分别开展了基于TiNb2O7负极的软包电池性能研究,及Nb2O5作为混合电容器负极在高倍率充放电方面的改性与应用探索。采用高温固相法大批量制备出短棒状TiNb2O7作为负极,以商用NCM811为正极进行匹配,优化正负极容量配比。装配的软包电池在负极容量/正极容量(N/P)为1.05时表现出最佳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0.3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5.3mAhg-1,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仍高达80%,充分展现出Ti2Nb2O7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对拆解后的正负极极片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表面元素及价键组成等进行分析发现:TNO||NCM811软包电池在循环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SEI)膜的主要成分为LiF及Li2CO3,其极易溶于电解液导致所形成的SEI膜不稳定,在循环中不断破裂和在生成消耗大量活性锂。同时TNO颗粒在循环过程中存在晶格结构微区域的畸变及破裂,材料结晶性变差,离子插层的阻力增大,是全电池的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通过水热法制备出直径约为2~4μm的Nb2O5微米球,该微米球由片层状Nb2O5的一次颗粒组装而成,经由氢化处理可在本体中获得具有丰富氧空位缺陷(Nb2O5-x)。Nb2O5-x/4h在0.5Ag-1循环1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57.38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82.8%,表现出最佳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Nb2O5-x|AC混合电容器具有显著的电容特性,0.5Ag-1下的放电比能量及比电容为185Whkg-1/188Fg-1,经过1200圈循环后保持率分别为87.4%/72.8%。这是由于本体中引入的氧空位缺陷能够缩短禁带宽度,提高电极材料的表面电荷密度,从本质上改善Nb2O5的电子导电性,此外,氧空位的引进导致部分Nb5+还原为Nb4+,造成晶格间距扩大,锂离子扩散能垒减小,协同作用使得电池的倍率性能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全球气候问题的威胁,推动我国新能源,尤其是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但伴随其在电网中渗透率不断提高的,是风电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给电网带来的威胁。目前,由于日前功率预报存在较为严重的预报误差,由此产生的弃风和违约既给电网带来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风电的竞争水平。本文以概率分布模型为基础,在有储能和无储能的情况下,分别制定了基于原始预报数据的二次计划曲线,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计划制定的
随着我国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目标的提出,风电参与调频逐渐成为保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安全的必然趋势与迫切要求。风电出力的波动性导致风电调频能力也具有波动性,如何对风电调频能力进行量化评估,进行风电与常规电源一次调频的协调控制研究,亟需解决。本文针对直驱式风电机组,就调频能力评估方法、风电调频控制策略和风电场与常规电厂联合一次调频的协调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根据直驱式风电机组的工
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离网运行的逆变器通常面临着严峻的不平衡负载问题。相比分裂电容和中点变压器等应对措施,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具有控制灵活,抗不平衡负载能力强,结构轻便等优点,被较多学者关注与研究。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算法,伴随着近年来微处理器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其能够有效应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从整体上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进行控
感应电机因其结构简单,强耐用性,高可靠性及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变频调速系统。感应电机的高精度调速依赖于转速的闭环控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通常采用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等速度传感器来获取电机转速,但这一方面增加了调速系统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而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控制可以摒弃价格高昂的速度传感器并且有利于简化控制结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
高炉煤气作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由于其含有有毒成分一氧化碳而无法进行直接排放,燃烧利用时针对其回收利用的一种有效的利用方式,而由于其热值低,着火及稳燃困难,工业上常采用预热的方式来使其稳定燃烧,传统的采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的预热设备较为庞大,烟气出口温度较低,预热温度有限,因而本文提出了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于高炉煤气进行预热。首先提出了用于预热高炉煤气的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基础结构方案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接入中高压电网的蓄电池充放电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相应的交直流变换器的电压及功率等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准单级式高频隔离型AC-DC变换拓扑因其高功率密度及高工作效率、长使用年限等诸多优势,在并网储能变换技术中得到广泛关注。受限于现有准单级式变换拓扑的电压功率等级,尚难以适应储能系统的高压化、大功率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扩展此类变换器的电压功率等级以使其适应储能系
电推进系统在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功率处理单元(Power Processing Unit,PPU)是霍尔电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阳极电源是PPU的主功率模块。主流星载电源系统中,PPU供电由功率调节单元(Power Conditioning Unit,PCU)一次功率母线(VBUS)提供,但VBUS易受电推进发动机、太阳能电池阵等设备的影响,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大,因此研究具备宽输入
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对航天器的功率密度、运行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能源已不再适用于大功率的动力系统,核反应堆电源系统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在大功率空间核电源系统中,布雷顿循环能量转换系统是能满足兆瓦级核电系统的理想热电转换技术。本文以技术相对成熟且优势明显的空间布雷顿循环作为研究对象,合理设计堆芯结构,以氦氙混合气体为工质,建立布雷顿循环的热力学模型。选取关键参数对循环特性进行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凭借其高效率、高转矩电流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在高速铁路牵引系统、电动车等需要大功率驱动且体积受限的应用场合,单台电机往往无法满足要求,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台电机进行驱动。在多电机驱动的系统中需要对各个驱动单元的转速进行协同控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是多电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随着电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电网的规模与日俱增,结构日益复杂。成倍增加的变电站数量和庞大的量测信息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快速性造成了新的考验。新息图状态估计具有辨识速度快、冗余度较低的特点,多数情况下可以准确辨识出网络中的不正常事件,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新息图状态估计的效果有时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为进一步提升新息图状态估计辨识能力,基于现有的理论,对新息图状态估计进行分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