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坝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模拟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措施,在发展农业生产,补给地下水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淤地坝拦截泥沙所形成的坝地也已成为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产地。研究坝地淤积土壤物理指标分布特征和淤积致密层对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对发展农业生产,促进水的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双环入渗加亮蓝染色的试验方法,结合室内试验分析与计算,对坝地土壤物理性质、同位素空间分布和入渗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入渗模型在坝地入渗模拟方面的适用性进行对比。明确了坝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同位素分布特征,并给出了适用于淤地坝不同位置入渗模拟的模型,最终阐明了淤地坝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和坝地淤积致密层的阻水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坝地形成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在垂直和沿水流方向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土壤颗粒粒径与坝前的距离成正比。越靠近坝体细颗粒越多,坝尾粗颗粒较多。淤地坝中淤积层的数量从坝尾到坝前逐渐增加,其中粗颗粒层厚度逐渐降低,淤积致密层的厚度逐渐增加。坝地与坝周的土壤颗粒组成占比均以粉粒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最少。(2)坝地入渗过程表现为活塞流入渗特征,坝周入渗过程主要表现为优先流的入渗特征。由于降水径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运移过程中堵塞表层土壤孔隙,坝周在10cm深度内,水分主要以活塞流的形式向下运移,10cm之下,由于出现腐质根系和动物活动,水分主要以优先流的形式向下运移。(3)单场径流泥沙过程中所形成的淤积致密层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非淤积致密层的入渗速率最高可为淤积致密层的5倍,最低为2.4倍。淤积致密层的水分运移速率在水分入渗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明显低于非致密层。其阻碍作用的大小受致密层的位置、厚度和颗粒组成等因素的影响。(4)探究了 Philip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和蒋定生入渗模型在淤地坝不同位置入渗模拟方面的适用性,其中Horton模型可较好的模拟坝地入渗过程,Philip模型则在模拟坝周入渗过程时精度较好。kostiakov公式精度虽没有其他两个公式高,但当拥有具体的时间数据而其他数据较少或缺失时可用kostiakov公式进行拟合,蒋定生公式拟合精度在四个模型中较低。各模型在坝地的拟合精度均高于坝周。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其中粗泥沙的源头治理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拦蓄侵蚀泥沙的同时,还记录了小流域沉积泥沙的产沙过程和来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和泥沙来源进行研究,对资料缺乏区域的土壤侵蚀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皇甫川罕将沟流域为例,通过对草地、坡耕地、沟壁和坝地沉积剖面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室内测定分析,分析了研究时段内流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导致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汾河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研究区水文要素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水沙变化的贡献,然后通过构建研究区的SWAT模型分析2006~2012年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年径流侵蚀功率在汾河中上流域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农业发展中存在水肥利用低下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肥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γ-PGA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可以调节土壤水肥分布,改善土壤结构及水力特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可增强作物对肥料的利用,在抗旱节水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盆栽试验,以经济作物大豆为研究对像,探究γ-PGA施加方式及施加量、水分胁迫程度、施氮
坡沟系统是黄土高原地貌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发源地。侵蚀物质的输移和能量的传递从坡面到沟道侵蚀形态不断变化。分析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在协同与分离作用下的差异,明确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协同作用机制,而对于指导黄土高原未来治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于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规律机理和产沙模型,以及上方来水对沟道侵蚀产沙的作用等单独侵蚀地貌单元下的作用机制,对于坡沟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关注
焉耆盆地博湖县绿洲灌区在开都河流域临近博斯腾湖区域,是焉耆盆地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灌区,该绿洲区域耕地灌溉需水量为该区域总需水量的90%左右,是典型的干旱缺水绿洲农业灌区。近些年以来,由于水资源紧缺越来越严重,非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用于灌溉的开都河水量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以博湖县灌区为研究尺度,以现场调研和文献查阅资料及研究区水盐监测数据等为基础,采用率定和验证后的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试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温度和施氮量对膜孔灌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影响试验,主要研究了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以及湿润体水氮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一维垂直入渗和膜孔灌点源入渗试验不同试验处理中,Kostiakov和Philip入渗模型均能较好拟合入渗量和入渗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幂函数对湿润锋运移与入渗时间之间函数关系拟合较好。(2)一维垂直入渗试验中
宁夏是华夏文明灿烂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当今一带一路下的塞上江南。宁夏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灌区对渠道实施了河道清淤、混凝土衬砌防渗等水利工程。然而,随着渠道衬砌距离逐步增长,面积逐步扩大,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宁夏灌区属于高地下水位地区,部分渠段地下水高出了渠底漫延到了衬砌下面。在冬季温度低于零度时,衬砌下面的水份结冰,产生一定的扬压力
本文以博斯腾湖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域气象因子和水文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将地表水模拟结果作为地下水研究区域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定量分析地下水各项水均衡要素的占比,为研究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根据预测延展的气象水文资料及不同情景方案对研究区域未来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及水均衡项预测。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别采用线性趋势法、Ma
大型引黄灌区退水的组成与分布较为复杂,退水中携带的氮磷等化肥残留物污染河流水质,造成水环境污染。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景电一期灌区为例,研究了灌区地表退水量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及退水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和灰色系统模型建立了灌区退水量预测模型;在对灌区地表退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灌区退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农田排
本文以昌耀创作于1962年的作品《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从意象的奇异与独特、语言形式上创造性使用"长句"、情感表达上与同时期的主流诗歌保持距离这三个方面来谈昌耀在中国新诗审美范式上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