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磁共振图像测量宫颈癌根治性放疗过程中各阶段的肿瘤体积,探讨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1.于2017.02~2018.08期间行体外调强放疗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的首诊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把MRI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并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测量放疗前、放疗后(后装前)、后装治疗后、后装治疗后3月、后装治疗后6月的肿瘤体积,分析肿瘤体积变化情况。2.以放疗前原始体积为1,分别计算放疗后(后装治疗前)、后装治疗后、后装治疗后3月、后装治疗后6月的肿瘤相对体积,并分别比较放疗前、放疗后(后装治疗前)、后装治疗后、后装治疗后3月、后装治疗后6月肿瘤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间的差异,并计算肿瘤相对体积的退缩率。3.分析肿瘤相对体积退缩率的可能影响因素(以肿瘤体积退缩率中位数分界分组),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分期(分为IIA-IIB和IIIA-IVB两组),放疗前肿瘤体积(以80cm3为界分为两组),淋巴结转移(分为有和无两组),后装治疗剂量(以30Gy为界分为两组),贫血(分为有和无两组),化学治疗(分为有和无两组)。4.各相邻影像学检查之间肿瘤体积的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肿瘤相对体积变化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分析多因素分析影响肿瘤体积相对变化的因素,以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5.随访截止时间至2018年12月,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学组织(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分级标准,评价危及器官毒性反应。结果:1.共32例符合入组条件,治疗前原发灶肿瘤体积(94.34±44.03)cm3。放疗后(后装前)、后装后、后装后3月、后装后6月各组的肿瘤绝对体积分别为(50.42±28.41)cm3、(40.36±24.61)cm3、(17.68±9.77)cm3、(17.48±11.43)cm3。放疗后(后装前)、后装后、后装后3月、后装后6月各组的肿瘤相对体积分别为(0.54±0.15)、(0.44±0.15)、(0.21±0.12)、(0.20±0.13)。绝对体积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如下:放疗前与放疗后(后装治疗前)肿瘤体积(t=9.323,P<0.001)、放疗后(后装治疗前)与后装治疗后肿瘤体积(t=4.766,P<0.001)和后装治疗后与后装治疗后3月肿瘤体积(t=4.251,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后装治疗后3月与后装治疗后6月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体积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如下:放疗前与放疗后(后装治疗前)肿瘤体积(t=16.709,P<0.001)、放疗后(后装治疗前)与后装治疗后肿瘤体积(t=5.443,P<0.001)和后装治疗后与后装治疗后3月肿瘤体积(t=7.572,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后装后3月肿瘤体积与后装后6月肿瘤体积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FIGO分期、放疗前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后装治疗剂量、贫血、化学治疗与放疗前后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后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后3月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后6月肿瘤体积退缩率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FIGO分期、放疗前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后装治疗剂量、贫血、化学治疗与放疗前后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治疗后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治疗后3月肿瘤体积退缩率、放疗前后装治疗后6月肿瘤体积退缩率无显著相关。3.生存分析结果(详见图七、八、九、十肿瘤体积以中位数为界分为大、小两组)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为100%,其中3例死亡,29例存活,肿瘤进展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96.875%、90.625%。危及器官的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分别为:1级10例(31.25%)、2级14例(43.75%)、3级7例(21.875%)、4级0例(0%)。1-2级急性肠炎:8例(25%),3-4级急性肠炎:0例(0%)。1-2级急性膀胱炎:5例(15.62%),3-4级急性膀胱炎:0例(0%)。1-2级慢性肠炎:9例(28.12%),3-4级慢性肠炎:0例(0%)。1-2级慢性膀胱炎:3例(19.37%),3-4级慢性膀胱炎:0例(0%)。双下肢水肿:3例(9.37%)双下肢无水肿:29例(90.63%)。膀胱阴道瘘:0例、直肠阴道瘘:0例。3.结论:放疗前与放疗后(后装前)、放疗后(后装前)与后装后、后装后与后装后3月肿瘤体积有明显缩小,后装后3月与后装后6月肿瘤体积退缩缓慢或稳定。放疗前肿瘤体积、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后装治疗剂量、贫血、化学治疗可能不是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