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力刺激下可输出光-电双重信号的柔性传感器和NaCa2GeO4F:Mn2+材料的应力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能够感知各种不同的外部刺激,比如压力、温度、针扎等,从而提醒人类及时做出反应并避免受到伤害。受人体皮肤的启发,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可以感知外部多种刺激的柔性传感器。近年来,柔性传感器在仿生医学、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现实需求,现有的柔性传感器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局限是柔性传感器难以将外界的光-热-力刺激转化为光-电信号双输出。基于发光材料的柔性传感器在光-热-力刺激下通常只能产生光信号响应;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的柔性传感器在力刺激下只能产生电信号响应。然而,能对光-热-力刺激同时产生光-电信号双响应的柔性传感器鲜有报道,极大阻碍其发展。另一个局限是柔性传感器中产生应力发光信号的光学材料通常难以在长延迟时间和循环机械刺激下保持应力发光信号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大多数产生应力发光信号的光学材料是陷阱控制型发光材料,在紫外光辐照下,材料中的陷阱俘获电荷载流子,停止辐照后,由于周围环境热的刺激,存储在陷阱中的电荷载流子会被消耗。在机械刺激下,存储在陷阱中的电荷载流子也会被释放出来,从而产生应力发光,这同样会导致存储在陷阱中的电荷载流子的消耗。这些因素将会导致陷阱控制型发光材料在长时间延迟下很难产生应力发光信号以及在连续机械刺激下应力发光信号会快速衰减的问题。针对上述柔性传感器发展中面临的两个局限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对柔性传感器材料的选择、柔性传感器的结构形貌、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流程以及柔性传感器的多重信号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制作出光-热-力刺激下可输出光-电双重信号的柔性传感器。另一方面,我们使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应力发光材料NaCa2GeO4F:Mn2+,并对其光致发光、余辉、应力发光、热释发光以及应力发光陷阱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设计展示了所合成材料在安全加密领域的潜在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了将多光学功能材料的光学性质与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学性质相结合,从而实现光-热-力刺激下可输出光-电双重信号的柔性传感器策略。在概念的验证实验中,制作出由包裹着多功能光学颗粒La2Ti2O7:Pr3+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膜和喷涂银纳米线的尼龙膜所组成的柔性传感器。其中,La2Ti2O7:Pr3+颗粒在光、热和力刺激下能够产生光致变色、光致发光、热释发光和应力发光的光信号输出;整个柔性传感器结构可作为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力刺激下产生电压、电流的电信号输出。光-热-力刺激下光-电双重信号的重复性实验表明,所制作的柔性传感器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信号输出稳定性。这些结果有望促进多功能集成光电传感器的开发,为柔性传感器在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电子设备、假肢设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2)开发出一种新型可再生应力发光材料NaCa2GeO4F:Mn2+。通过对不同Mn2+浓度激活样品的光致发光、余辉、应力发光以及热释光强度的系统表征,确定0.3 mol%Mn2+为最佳的激活剂浓度,其展现出长延迟时间(长达144小时)的可持续应力发光性能,以及在短期连续机械摩擦(约20个循环)下的稳定应力发光。通过初始上升斜率法对材料陷阱深度的估算结果表明,陷阱深度呈现两种不同深度的陷阱分布,浅陷阱深度为0.506-0.985 e V,深陷阱深度为0.99-1.09e V,并因此推断该材料具有长延迟时间的可持续性应力发光的原因是深陷阱对激发能量的长时间存储能力以及深陷阱中被俘获载流子的缓慢释放速率。通过所开发材料和具有短期衰减应力发光的三种典型材料(Ca3Ti2O7:Pr3+,NaNb O3:Pr3+,Er3+和La2Ti2O7:Pr3+)热释光陷阱分布的对比分析,推断NaCa2GeO4F:Mn2+应力发光的短期相对稳定性是应力发光过程深陷阱向浅陷阱提供载流子补充的结果。此外,所开发NaCa2GeO4F:Mn2+还展现出高图像对比度,与商业化材料Sr Al2O4:Eu2+,Dy3+对比,前者应力发光图像的对比度是后者的135%。这些结果预计将加快储能型应力发光材料的发展,并推动其在信息加密和电子显示方面的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应用也拓展到多个领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其中在社交领域,出现了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平台,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特性和经济激励机制,影响了网络上用户的社交行为和方式,从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过程,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探究区块链技术特性和机制对网络信息舆情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区块链社交网络上信息传播模式的分析
当前,随着社交媒介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中不可或缺的桥梁。影响力最大化问题作为社交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聚焦于传播广泛和高效两方面,并作为先进的营销手段应用于实际。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大多研究者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优化影响力最大化算法以及构造更符合实际的信息传播模型两个方面。目前已有的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大部分因时间复杂度太高或影响力传播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大规模社交
DNA功能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序列可编程性、尺寸和结构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诊疗等领域。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是一种等温酶促放大反应,具有操作简便、放大效率高等优点。本文基于RCA合成了一系列DNA花状功能纳米材料,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荧光、电化学和比色法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实现了葡萄糖分子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为DNA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活动监测、运动行为追踪、医学健康恢复、用户五感识别等领域,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变传感器作为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需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因为刚性大,拉伸受限等缺陷,传统金属基应变传感器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发展受到制约。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具备柔软、轻便、可编织、贴合人体等特点,被认为是制备新一代柔性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理想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集聚效应越来越被重视,美国硅谷作为世界高新技术创意园区,聚集了各式各样的科技公司,其目的在于实现行业设施集约化和企业共同运作,从而降低社会成本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为缓解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压力,增加物流行业的凝聚力,将物流服务行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即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物流园区内的物流服务网络均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物流
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对车间生产物资运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来完成物流调度已逐渐成为最佳解决方案。视觉引导的AGV具有易于维护、布局灵活等优点,本文着力于将计算机视觉运用于车间AGV定位导航,将全局视觉下AGV定位任务根据AGV外形变化分为外形特征微小变化的AGV定位和外形特征大变化的AGV定位。目
过氧化氢酶(CAT),是生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蛋白质类的生物催化剂,能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和特异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因其本身是蛋白质,CAT的催化活性会极大地受到反应中的温度和p H等因素限制。鉴于此,本文成功制备的花状Fe3O4@Au纳米颗粒(NPs)既具有CAT的类似催化活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同时催化反应还能在较宽的温度和p H范围下进行。此外,与CAT等生物酶相比,Fe
冬季由于逆温现象,雾天出现的频率增加。雾天场景不仅干扰驾驶员的主观判断能力,而且严重影响自动驾驶的图像识别性能,从而给车辆的安全出行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雾天场景退化的影响,提高图像识别系统的准确率,有必要在目标检测前对原图像进行去雾预处理,增加输入的图像信息,提高对比度。目前图像去雾算法主要有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的去雾算法。前者主要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并结合先验
电能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负责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电能的电力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高精度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短期负荷预测的难度大大增加,提出合理有效的预测模型越来越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预测模型难以满足当前环境下对预测精度的要求。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降低电力生产成本,对在预测领域效果较好的人工神经
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和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应用在众多领域。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设置位置传感器会增加系统成本、尺寸和重量,而且安装繁琐并对使用环境有严格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的IPMSM转子转速和位置估计的方法。明晰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坐标变换原理以及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着重阐述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