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L2-L5爆裂性骨折中椎板骨折和硬脊膜撕裂(DT)及马尾神经卡压(CEE)的创伤机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总结其中DT和/或CEE的发生率,并试图寻找一些有助于术前判断是否存在DT和/或CEE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就术中先行器械复位还是先行椎板减压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对36例行手术治疗的合并椎板骨折的L2-L5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脊柱骨折损伤节段分布、骨折类型、合并伤、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腰椎正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弓根间距增宽率,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后高丢失率、脊柱后凸成角,依据CT横断面图像测量伤椎椎管狭窄率,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良Frankel评分。对合并DT和/或CEE(A组)与无DT和/或CEE(B组)两组病例的以上参数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术中先行器械复位再做椎板减压(甲组)和先行椎板减压再予器械复位(乙组)的两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损伤节段多集中在L2、L3水平,共占91.7%。致伤原因中,高处坠落伤占72%。合并伤中,跟骨骨折9例(25%)。骨折类型分布中,Denis D型占52.8%。36例中,并发DT和/或CEE者占44.4%。A组与B组相比较,经t检验,伤椎椎弓根间距增宽率差别显著(t = 4.246, P < 0.01);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脊柱后凸成角、伤椎椎体后高丢失率、椎管占位率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A、B两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差别(Z = 3.976 , P < 0.01)。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甲乙两组相比较,虽然术中器械复位与椎板减压先后顺序有差别,但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轴向负荷的作用下,L2及以下爆裂性骨折常伴随着椎板骨折和硬脊膜撕裂以及马尾神经卡压,马尾神经损伤主要是因为其移位于骨折的椎板中受卡压所致,而不是前方骨折块的挤压直接引起。对于椎板骨折,尤其是裂缝骨折的患者,术前很难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明确判断是否有硬脊膜撕裂及马尾神经卡压。因此只要怀疑有硬脊膜撕裂,应首先选择后路手术方案,以利松解、修复硬脊膜和马尾神经。虽然本组结果显示术中器械复位操作与椎管减压先后顺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明显影响,但因病例数量有限等多种混杂因素影响,我们认为器械复位还是在椎板减压之后进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