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形塑共同体价值的一个必经过程。本文的目的是重新思考教育公平和对美好生活的反思之间的联系。探讨如果要培养一个现代人——能够处理好个体和共同体关系的人——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如何通过对人的培养目标,渗透给个体,使其对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形成感知。教育实然的过程是否有公平理念和公平的效果,使儿童成长为合格的公民。相关课程设计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体现出来的义务教育过程是否公平。在综合利用话语理论与话语批判理论等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以话语建构论为工具、以“多重共同体身份”理论为视角,以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教育实施的教育过程公平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基础理论进行逻辑建构,梳理人民话语的基本意涵、正向建构的过程及反向建构的动机和理论空间,确定人民话语的反向建构,是通过重视社会问题的指向把抽象的人民概念具体化,通过寻找人民与公民两种价值所存有的适当比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关系,把人民与公民统一起来;其次探究通过上述建构得到的话语何以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提供依据,在重叠的共同体中,共同体对个体提出了不一样的伦理要求,教育公平的理想在于共同体中的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接着考察作为政治价值的义务教育公平如何体现、如何衡量;最终探讨怎样通过话语的反向建构,实现政策应有的平等意涵,使公民身份的平等权利得到落实,从政策当中获得更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体现和落实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希望达到的教育善的目标。我国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育制度、内容和形式,尚无法使所有人以公平的方式获得成长为合格公民的能力。而基于人民话语的反向建构,加强制度保障、政策保障、民生保障三个层次的路径建设,深度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应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