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受损的心肌细胞发生“顿抑”(stunned)、冬眠(hibernation)、坏死以及凋亡,而成熟心肌细胞缺乏分化增殖能力,不能完全代偿受损心肌细胞功能,导致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还可增加局部的血管、改善血运,保证移植细胞的存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容易,无免疫排斥、伦理道德等问题,使其成为细胞移植的理想材料。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心肌组织中,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肌梗死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左心室重构。但心肌样细胞在短时间内基本消失凋亡,不能进一步分化为新生的心肌细胞,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过程中TLR4-MyD88-NFkB的信号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并造成细胞损伤。而利用小剂量TLR4特异性配体Lipopolysaccharide分别预处理接受移植前的个体,刺激兴奋骨髓干细胞和原有心肌细胞TLR4/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细胞生存以及抑制TLR4-MyD88-NFkB信号途径中NFkB的表达,来减少移植后心肌样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凋亡,并促使其进一步向心肌细胞分化。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动物模型来研究抑制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反应,减少移植的骨髓干细胞的凋亡,从而有效地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同时为干细胞协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验依据。目的:利用小剂量LPS预处理待移植的大鼠,观察移植入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在心肌梗塞后心肌微环境内的数量变化、分布情况以及存活时间。方法:将成年大鼠随即分为对照组、心梗组、LPS(0.1mg/kg)预处理组、LPS(1mg/kg)预处理组、LPS(5mg/kg)预处理组,将经CM-Dil标记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注射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结扎处周围的5组大鼠左心室壁内,于术后第48h、1、3、4周观察红色荧光标记的MSCs在梗死心肌内存活情况以及数量变化,同时分析移植后的骨髓干细胞的凋亡、存活情况以及相关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相对小剂量的LPS预处理后,电镜下仅可见少部分线粒体嵴模糊、断裂、减少,凋亡细胞为22.8 %,远远小于心梗组和其他浓度LPS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后TLR4、NFkB和MyD88 mRNA以及蛋白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上调,小剂量LPS预处理后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1周达到峰值。1周后心梗组和0.1mg/kgLPS预处理组表达红色荧光的细胞明显减少,5mg/kgLPS预处理组荧光细胞的数量和荧光度减少更为明显,而1mg/kgLPS预处理组仍有大量发明亮红色荧光的干细胞,存活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心梗组,部分移植心肌干细胞迁移到损伤区的心肌组织,损伤中心已聚有较多的心肌干细胞;到3~4周时,心梗组已很少见到红色荧光,而1mg/kgLPS预处理仍可见散在的荧光,部分已与心肌细胞“融合”。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心肌梗死组织处的存活率极低,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和炎症等原因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后微环境改变,并促进了移植干细胞的凋亡。研究发现:小剂量LPS预处理接受移植的个体,可通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来减少移植骨髓干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中的凋亡,延长其存活时间,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