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02年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来,到2012年底,安徽省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都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部分地区还完成了以市级为单位的耕地地力评价汇总工作。但是在更大区域范围的耕地评价工作还没有进行,这样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耕地在整体上缺乏可比性。因此,为实现耕地资源的更加有效管理,实现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范围的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应该及时开展。本研究以皖南地区中黄山市、宣城市以及芜湖市五个县(市、区)共计19个县(市、区)为例,采用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及累计曲线分级法等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耕地地力评价理论,对其进行了耕地地力评价汇总研究。研究中综合考虑了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地貌类型、成土母质、质地、剖面构型、地形部位、耕层厚度、pH、有效锌、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水溶态硼、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共14项评价因子,建立了一套适合全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确定方法,完成了区域耕地地力评价汇总工作,将全区域的耕地质量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共有157.1978万亩,所占比例为19.97%;二等地共有212.357万亩,所占比例为26.99%;三等地共有230.6857万亩,所占比例为29.3%;四等地共有141.3376万亩,所占比例为17.96%;五等地共有45.2196万亩,所占比例为5.74%。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各县级成果进行了叠加比较,生成了等级差异分布图,并且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为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统一可比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将来开展全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