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于我院确诊的111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系统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相互关系,了解本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我区原发性Ig A肾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6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11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按Lee SMK病理分级方法对病理进行分级,分析Ig A肾病临床特点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资料数据分析。结果:1.Ig A肾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3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11~71岁,平均发病年龄35.82±13.09岁;发病病程3天~300月,平均发病病程30.50±56.11月。111例患者农民(38.4%)、工人(27.3%)、居民(13.51%)、学生(9.01%)、干部(7.21%)、教师(4.5%)。(2)临床及病理分期的特点:CKD分期1期患者66例(59.46%),2期17例(25.23%),3期15例(13.51%),4期3例(2.7%),5期10例(9.01%)。病理分级Lee氏Ⅰ级0例,Ⅱ级37例(33.33%)、Ⅲ级44例(39.64%),Ⅳ级23例(20.72%),Ⅴ级7例(6.31%)。2.Ig A肾病患者生化资料分析结果(1)年龄与血压、甘油三脂、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年龄越大患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甘油三脂血症风险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5、0.003、0.005),年龄与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无相关性(P值为0.372)。(2)尿蛋白定量与临床及病理之间相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d的患者病理分级以Ⅱ级、Ⅲ级为主,分别占52.17%、39.1%,24小时蛋白尿定量>3.5g/d的患者病理分级以Ⅳ级以上为主,占60%。随着24小时蛋白尿定量的增加,CKD分期明显增高(χ2=28.26,P<0.01),病理分级逐渐加重(χ2=25.31,P=0.014)。(3)血尿与临床及病理之间相关性:血尿组较非血尿组患者平均发病病程短(P=0.02),前驱感染人数高于非血尿组(P=0.034),血肌酐水平低于非血尿组患者(P=0.03)。组间性别、平均发病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尿组与非血尿患者组与CKD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6,P=0.174),非血尿组病理分级较血尿组患者病理分级重(χ2=28.26,P<0.01)。(4)贫血与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贫血组较非贫血患者组,病理分级、CKD分期均明显加重,(χ2=9.86,P=0.016、χ2=31.7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血尿酸水平与临床及病理之间关系: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组性别、平均发病年龄、血浆白蛋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病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较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病理分级、CKD分期均明显加重(χ2=28.32,P<0.01、χ2=13.13,P=0.003)。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组间与蛋白尿组间差异不明显(χ2=7.41,P=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结论(1)延安地区111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占我院同期肾组织活检穿刺17.5%,男:女1.1:1,发病高峰年龄为21~29岁(36%)。患者以农民多见(38.4%),其次为工人(27.3%)。(2)起病症状多样,以尿检及体检异常、浮肿多见,分别占39.64%、30.63%。(3)CKD1期所占比例最高59.46%,病理以Lee SMKⅡ级、Ⅲ级多见,分别占33.33%,39.64%,Ⅰ级0例。(4)病理分级随CKD分期的进展所占比例增加,P<0.001,具有显著差异。(5)年龄与高血压、肾功能受损、高甘油三脂血症呈正相关,但与高胆固醇血症无明显相关性。(6)蛋白尿多少与CKD分期呈正相关,且随蛋白尿增大,病理Ⅲ级以上比例增多。(7)Ig A合并血尿组平均发病病程明显小于非血尿组,血尿组前驱感染人数明显高于非血尿组,非血尿组血肌酐水平高于血尿组患者,随病理分级的加重,非血尿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高。(8)随着病理分级加重,贫血发病率逐渐增高。(9)患者病程、血压、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随CKD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