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不断的人口向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域转移造成了各地农村土地闲置现象日趋严重。农地作为稀缺的资源要素,其闲置不仅不能产生经济价值,而且还造成了多种价值的流失。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关于“三农”问题的扶持政策、优惠补贴和技术投入,但是对遏制农村土地的闲置收效甚微,更严峻的现实是当前各级政府普遍关注自身利益的诉求,没有或者不敢真正公布农村土地的闲置数量,造成各地农村土地的闲置现象日趋严峻,人地矛盾冲突加剧。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开始回流农村的资本、人才和信息,相关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成功开发闲置农地的研究供借鉴,而且当前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特殊的二元城乡结构体制对闲置农地的开发造成诸多障碍,导致许多地方对闲置农地的不合理开发,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对农民权益的侵犯,而且带来诸多的社会矛盾和法律问题。在鼓励资本下乡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对闲置农地的多功能开发不仅能保障农民的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发展,而且能引导资本、人才和信息合理进入乡村,激活农村经济,使之成为解决城乡共同发展问题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本文选取福州近郊的闽侯县为研究案例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围绕都市近郊县闲置农地的多功能开发评价、开发效益和开发模式开展系统的论述,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当前各地农村土地闲置现状严峻,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农民收入的变化,涉农财政支出的多少,农补贴的增减,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都会影响农村土地的闲置。其次,农地的闲置会造成多方面的价值流失。主要包括闲置农地造成的资源浪费,理论地租的无法实现,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稳定价值的流失,乡村生态文明的消逝,因此,必须从多功能开发的视角建立其保护理论体系。第三,闽侯县农地闲置造成的价值流失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闽侯县位于福州的郊区,其地理区位具有较强的优势,周边区域的社会与经济条件也相对成熟,具有强大的农业多功能开发需求,同时区域的农业技术优势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也是闽侯县农业多功能的一个明显优势,主要的闲置因素来源于农地的数量、质量和适宜性的限制,但是对该县闲置农地多功能开发的整体格局无明显影响。第四,闲置农地的多功能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选取白沙湾休闲农场闲置农地的开发带来的效益增长为典型分析案例,以农场现场调查的问卷和访谈获取的资料为依据,通过TCM(旅游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估算闲置农地多功能开发的效益发现,单纯的闲置没有收益,简单的土地出租的效益约7800元/公顷,进行农业多功能开发后,直接收益为16.7万元/公顷,单位用地净效应增21.4倍,同时还有潜在的更高支付意愿为22.197万元/公顷。根据2012年的利率估算可得其农业多功能开发综合效益为22197万元,单位土地的多功能开发效益为739.9万元/公顷。第五,从国际的研究经验来分析,日本和加拿大的闲置农地开发的经验以及美国棕色地块整理与开发的做法可以为闽侯闲置农地的开发提供相关的借鉴。当前国内关于闲置农地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农场开发模式,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龙头企业运作模式,土地信托模式等。根据闽侯的实际情况,可以重点借鉴土地信托模式和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第六,针对前文的研究,主要可以从闲置农地开发的市场引导支持体系、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三个层面来构建闽侯闲置农地开发的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引导经济要素通过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与法律要求的形式进入闲置农地的开发领域,同时政府可以搭建相关的平台和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对闲置农地进行开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