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商人团体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商会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发轫至今,学术界已对其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商人团体的基层选举问题仍缺乏必要的讨论。本文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组织内部的选举机制、选举的实际运作及效应的考察,窥探1920年代上海民间商人团体选举活动的全貌及由此折射出的诸多问题。 马路商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商联会”)是以马路街区为主要活动范围,以中小商人为主体成员的新兴地域性民间商人团体。它开展的选举活动,包括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选举层次上分为商联会自身的选举活动(横向)和其参与的高层次的纳税华人会、省议会的选举活动(纵向);在选举内容上分为各商联会的选举、商联会与纳税华人会理事选举、商联会与省议会议员初选举。在选举活动中,商联会设计了一套规范、合理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选举的公开性、社会合法性以及成员间的平等性,对陶冶中小商人的民主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路商联会在组织管理、经济实力、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得各路的选举实践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纳税华人会理事选举的过程中,商联会做了大量的动员、宣传工作,并发起了“公开选举”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也是中小商人阶层借此争夺租界政务的发言权,提升其在租界事务中影响力的表现;而由华顾问就职问题所引发的商联会与工部局的抗争,则表明中小商人阶层选民意识的逐渐增强。在江苏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初选举中,以商联会为代表的中小商人阶层出于国民责任感,积极参与了上海选区初选举的调查和监督工作。虽然在选举过程中由于省议员初选入场券发放的失误,使得部分中小商人的选举权被剥夺,但此次选举为中小商人阶层参与高层政治提供了平台,从而使得其参与选举的深度得以拓展。 虽然商联会开展的多层次的选举活动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作为中小商人阶层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一次实践,它对提升中小商人阶层的民主素养、选民意识、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参与选举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政治的关注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其开始走出传统“在商言商”信条的禁锢,逐渐趋向政治化的表现。同时作为近代中国民主基层化的一次探索,它为当下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