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影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并回顾性分析临床数据,依据出院时Glasgow评分标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进行分组,将所收集的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详细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及入院前后用药等多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及其四分位数间距报告;计数资料统计描述用频数以及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时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不满足条件时,根据既往报道转化为计数资料或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预后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222例化脓性脑膜炎病例纳入研究,以婴幼儿多见,1岁以内 75.23%,1-3 岁 9.01%;男性 144 例(64.87%),男:女 1.85:1;农村 168 例(75.68%),农村:城市1.64:1。79例(35.59%)有明确前驱感染病史,其中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37例(16.67%),以消化道症状起病者20例(9.91%)。入院时仅有4.50%的患儿无抗生素使用病史。2.临床表现:发热者218例(98.20%);精神萎靡161例(72.52%);意识障碍66例(29.73%);昏迷23例(10.36%);拒食98例(44.14%);易激惹46例(20.72%);惊厥109例(49.10%);头痛28例(12.61%);呕吐102例(45.95%);前囟饱满69例(31.08%);脑膜刺激征中颈抵抗者共91例(40.99%);病理反射征中Babinski征阳性者共70例(31.53%)。3.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细胞数最低值为4×106/L,最高值为47400×106/L,>500×106/L者 123例(55.41%);CSF糖最低者0.00mmol/L,≤1.5 mmol/L者60例(27.03%),1.5-2.8mmol/L者79例(35.59%);CSF蛋白最高值为19.76 g/L,>1g/L者103例(46.40%)。外周血白细胞(Whiteblood cell,WBC)平均值为(15.78±8.88)×109/L,<4×109/L者 11 例(4.95%),12-20×109/L者76例(34.23%),>20×109/L者61例(27.48%),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平均值(10.12±8.09)×109/L。4.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完善CSF病原学检测者150例(67.57%),病原学检测阳性者63例(42.00%),其中肺炎链球菌17例;行血培养检测者117例(52.70%),阳性27例(23.08%),其中肺炎链球菌9例。5.并发症:发生硬膜下积液者99例(44.59%),脑积水32例(14.41%),脑软化17例(7.66%),脑出血10例(4.50%),癫痫8例(3.60%)。6.危险因素: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组138例(62.16%),预后不良组84例(37.84%),其中死亡2例(0.90%)。单因素分析示:精神萎靡、昏迷、惊厥、颈强直、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肌张力异常、肌力异常、脑脊液糖≤1.5mmol/L、脑脊液蛋白>1.0g/L、颅脑MRI或CT阳性、血红蛋白及并发症共12项与不良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昏迷、脑脊液糖≤1.5mmol/L和并发症是影响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1岁以内多见;男:女为1.85:1;农村患儿多于城市;以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如发热、精神萎靡、头痛、呕吐、惊厥及颈抵抗等,其中发热最常见;59.46%患儿发生并发症,以硬膜下积液最常见。提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因素有:昏迷、脑脊液糖≤1.5mmol/L及并发症;对预示预后不良的患儿极早给予有效的评估和救治,以期待患儿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