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缓释制剂具有减少服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的特点。但中药的各成分只有在体内同时释放,同时作用于靶点部位,才能达到各成分相互协同的作用,发挥其多层次、多靶点综合疗效的优势。因此,有效的中药缓释给药系统应能保证各活性成分按各自原有的比例释放,即同步释放。本课题以难溶性药物雷公藤为模型药物,以实验室自制的质量可控的雷公藤提取物为原料药,基于固体分散体原理,研制中药制剂雷公藤缓释滴丸。通过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以期实现雷公藤多组分的同步缓释。建立了雷公藤提取物的HPLC体外分析方法,用于考察雷公藤的基本理化性质、雷公藤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含量测定以及滴丸的体外释放和含量测定。通过考察不同载体、不同药物-载体比例对雷公藤溶出度的影响,最终选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雷公藤固体分散体,药物:PEG6000:F68=1:2:1。理化性质考察表明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与原料药相比明显提高,其中雷公藤内酯酮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提高30倍。制备的雷公藤固体分散体在60 min内溶出度也显著提高达80%以上。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等方法结果表明药物可能以非晶结构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在固体分散体增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制剂雷公藤缓释滴丸的研究,以料液温度、冷凝液温度、滴速、滴距为考察因素,滴丸的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滴丸的制备工艺,确定滴丸的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0°C,冷凝液温度:10°C,滴速:30 d·min-1,滴距:6cm。以含药量、水溶性基质比难溶性基质的比例、硬脂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并根据体外同步性,确定滴丸的处方为:含药量15%,水溶性基质与难溶性基质的比例为3:1,硬脂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3:1。即雷公藤提取物:PEG6000:F68:SA:GMS=3:8:4:3:1。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滴丸中各有效成分符合缓释特性且相似因子f2值均大于50,满足同步释放要求。体外释药方程显示滴丸的释药机制为溶蚀扩散相结合。对自制雷公藤滴丸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表明湿度和温度对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应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保存。